第(1/3)页 不过,耿如杞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终究是没有斗过那些盐商。 明朝盐政之所以江河日下,主要是因为开中法实行后期出现盐引壅滞的现象。 边疆吃紧怎么办?加征盐引。 皇亲哭穷怎么办?加征盐引。 大兴土木怎么办?加征盐引。 等到崇祯时期,不仅税已经收到了清朝,加征的盐引也已经排到了百年后。 这么多盐引在盐商手中,却没有相应的生产力去供给,更没有市场销售。 直接导致了市场的盐引价格暴跌,也导致了制盐的灶户如果为了盐引制盐,必将无利可图。 所以私盐愈发兴起,官盐愈发衰微,一直占据大明财政的半壁江山的盐税不振,也是崇祯后期国库蹙迫的重要原因。 耿如杞此次巡盐,虽然从盐商手中拿回了一部分私盐未缴纳的税收,但仍然未能清理之前淤积数十年的大量盐引。 盐税的税基自然也未能脱离萎缩状态。 崇祯叹了一口气,无论耿如杞是因害怕权贵,还是昏聩无能,自己之后都不会再重用他了。清理盐政只能另找他人。 除了盐政以外,之前派遣去同林丹汗谈判的刘兴祚也陆续报回了谈判时的情况。 开始时林丹汗要价是三十万两,通过刘兴祚锲而不舍的砍价,最终达成协议的额度是二十万两。 但是分四年付讫,同时林丹汗每年进贡一千匹战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