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明朝初年时,一匹战马不过十几两银子,但明末战事频繁,原先的官马场又因为早些年同蒙古开发互市都被冲击倒闭,战马市价已经涨到了近五十两银子。 如此一看,双方倒也算是公平买卖。 更不用说,因为林丹汗现在急缺建筑材料,崇祯便做主把自己修建陵墓的名贵木材、各类石材运到大同充数,抵了第一年的五万两银子。 明朝皇帝按惯例都是从即位后修建陵墓的,崇祯继任后为了省钱一直没有开工,但一些前期材料已经进场了,正好他自己也用不着,打包出给林丹汗也划算。 至于互市,双方倒是都有这方面的需求,约定一年一次,提前申报的商人可以往返大同和归化城,听凭其贸易。 再到林丹汗最关心的归还人口,崇祯本不欲交人,毕竟日后防守应昌也需要民力。 但因为刘兴祚极力强调此举对林丹汗的政治意义,为了表示尊重,也给虎敦兔汗长点脸,崇祯最终还是同意还给林丹汗喀喇沁三十六家中较为桀骜的两千名豪族武士。 作为交换,林丹汗也承诺日后不会再有滋扰大明边堡,或者掳掠边民的行为。 通俗的将,崇祯和林丹汗这次算是达成了互不侵犯协议和贸易协定,相互间从态度冷淡升级到了和睦相处,但距离达成防守同盟,一致对抗建州,还有不小的距离。 不过,这对崇祯来说已经足够。从经验看,建州这次入塞后有相当一段时间还是忙于清理后院,下次入塞足有四五年的时间,已经足够自己在应昌实行下一步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开矿! 中国的银矿总量并不少,但是开采难度和南美完全不能比,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银矿多为小矿脉,伴生矿多。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过去几千年间,华北、华东地区容易开采的贵金属矿早就被人探完了。 然而,还有一个沉睡的富矿地带没有人开采,这就是长城以外的漠南蒙古一带。 在崇祯之前的模拟中,喀喇沁曾经探查到一条特大银矿脉,立刻变得财大气粗起来,对于建州也爱理不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