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逆行(1)-《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427章  逆行(1)

    企业上市,从来不是企业自身的事,在很多时候,也不仅仅是企业和证券所之间的事。

    这已经是经贸司的陆建华,第三次与胡殊同约定见面的时间,前两次胡殊同以高校讲座日程紧凑为由婉拒了。但陆建华耐心十足,每次他都定出一个准确时间,  无法见面也能理解,这就使得胡殊同两次失约。

    胡殊同心知事情不能这么放着,在此期间他给雷小溪打了一个电话,但对方一没有接二也没有回电。

    胡殊同所说的讲座事,倒也不全是推诿,这一天有所空闲,  他决定去发改委会一会陆建华。

    见面之后,陆建华非常热情,开了不曾启封的茶叶,茶台一滴不着,像刚刚添置的一样。窗外清脆的鸟叫、红而不辣的初阳,都预示着这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上午。

    胡殊同与陆建华打过的交道,实际上比雷小溪还要多,几乎每次来发改委都要与这位陆处长谈些事情。

    陆建华并未急于说正事,一边喝茶一边与胡殊同聊了不少过去,从最早的青菜南运说起,再到后来的硬件扶持。一步步看着同兴强而又盛,中间夹杂着不少感慨。

    这每一件事胡殊同自然记得清楚,不过此时在他听来,话语中充满了总结的意味。峥嵘的那一页永远都在,但也应适时翻过、适时启新了。

    所以他的过渡非常丝滑,在旧事重提的尾巴,拿出一朵向阳朝。

    这是一份关于加快青宁企业上市工作方案的文件,一眼望去含着一个很大的跨度,  其目标已经放到了“十四五”规模期末,距今而言,是六年后了。

    胡殊同看到,此上具体目标非常清晰,青宁计划每年储备三十到五十家上市后备企业,每年完成二十到三十家后备企业股份制改造,从中推动十五家左右向证监会提交申报材料。

    这是个“学届制”一般的过程,从迎来新生到培养、实习直至毕业,循环往复。最后的重头是,每年努力实现十家左右的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首发上市。

    紧接着,陆建华向胡殊同介绍了更细致的政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补助一千万,科创板补助一千五百万。

    整个过程当中,胡殊同不停点头,除了扶持力度让人有些吃惊,其余关于上市融资的东西,可以说跟随同兴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胡殊同对此根本不需要做专门的功课。

    跳开同兴来思考,胡殊同对上市没有任何偏见,多少企业因为上市一炮而红,多少企业因为上市变得大杀四方,  如果聊起这个时代的神话,  一定会有几个章节,  是由股市写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