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新的日程-《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399章  新的日程

    干草间的泥土,覆着一层薄薄的冰,踩上去传来轻微的咔咔声,胡殊同和柳知英并肩而行。

    经过一个春节的发酵,空港这块地的招标在业界愈发势热,无论发改委还是青宁的同行,都在揣量着这块空港区最大宗冷链物流土地,  将给行业带来怎样的新局面。

    但在胡殊同与柳知英的意念中,满足省里与行业的期待,绝对不能成为首要考量。他们最要思考的是,这块地在同兴大体系中,处于一个怎样的位置,与别人眼中的塑造无关,  而是自己要活成一个什么样子。

    依托青宁最大的空运枢纽建起空运大本营,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职能,是同兴来运营,  还是外省企业来操持,本质上无甚差别。

    面对一块全新的土地,操盘之人往往会最先审视企业缺什么,并以此来补什么。但在冷链的维度,如拼图一般的填充,有时并不明智。

    对于冷链企业来说,一块土地最大的价值,不是平行业务的扩大,而是立体的业务盘活。这板桥营三号地,如果只是扩大了仓储、增强了运力,远远达不到胡柳二人的预期。

    之所以有此考量,都是建立在同兴当下业务矩阵的基础上,所谓丰源才有江流阔、巨脉方起雄山巍,明确的撑持是最大的底力。

    “根据目前的消息,年内会有三场大型的国际供应链峰会,  一场在国内、一场在东南亚,  还有一场在西欧。”

    只这开言一语,便省去了许多额外的沟通,  胡殊同侧过头来面露笑容,“那你觉得,是以这个角度来做方案,还是继续把基本盘说大呢。”

    柳知英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外面的企业想中标肯定要出奇招。我从几个方向进行了大致模拟,去年初青北刚挂牌的几个国家地理商标,利用这一点做生鲜扶贫是一个不错的角度,再有就是类似甘州外繁制种那样的模式,在青北培育高价值作物。所以说,如果我们只讲规模渠道,相比之下少了闪光,倒不如放开了讲讲我们。”

    实际上,柳知英知道胡殊同的答案,此非劝说而是佐证。

    “学长,我来之前和老杨沟通过了,他不仅赞成这个想法,还让我递个话,这第三版块的业务让他立军令状都行,  他还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