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同兴大年-《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391章  同兴大年

    方楠陪着胡殊同走在红杉港厂区,不同于其他人,方楠对红杉港的筹划过程并不陌生,但当一切出落而成的时候,依然让他非常震撼。

    红杉港的动线,从码头处便开始考量,进而所有的货走入一个内部的调度中心,  以此全面协调仓储区、加工区、贸易区。同兴成熟的一套运作,借由码头地利又有了新的升级,船与车直接对接、加工区与市场对接,使得偌大厂区条理分明。

    相比这些硬件,更让人震惊的是繁忙盛况,南有海丝渔道、东有海岛水产,再加上既有的市场终端,  让红杉港的开港没有过渡期。

    胡殊同关于整个厂区运营的大逻辑,  方楠是清楚的,海丝渔道能充盈同兴的货量,但让同兴有此地位的,反而是海岛经济。抓住海岛发展这个大内核,打造港与岛的共生共赢,同兴在红杉港就将有不二的话语权。

    作为隆台本地人,方楠看得出红杉港对面的紧迫,说千道万货是根本,此时的同兴就像一个吸盘那般,引优质货源蜂拥而至。

    天色刚有昏沉,对面耀眼的发光字便亮了起来,走在园区的方楠时而会瞧上一眼。当思绪一深的时候,竞忽略了身边厂区的景象,满念都被盛诺二字深深抓了住,目色随即变得沉暗。

    “胡总,  是不是做好自己的事,就真的不用管其他人怎么想。”

    “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时间却只有这么多。”

    方楠有些不解,“还有比红杉港落成更多的事吗?”

    “当然。”胡殊同点了点头,“很多商业开发的企业总喜欢说,一个自家的商业中心就是一座城市新的中心。我们做不到那么耀眼,但海港还留给我们很大空间。”

    胡殊同带着方楠一点点向外走,走出了厂区,看到了更多的土地、更多被赋予不同使命的土地。

    “做了这么多年冷链,一开始端着使命,每个行业都担着这个东西,后来说的更多的是局面,竞争大潮中不落人后,再往后也敢提战略之类的方案。这多年来,唯独不敢讲文化两个字,可能你乍听下来也很认同,是啊,冷链和文化有什么关系呢?”

    “但这片红杉港,总是让人想入非非。海丝渔道无数的品类就是现成的鱼博馆,海岛上各种各样的品牌都是隆山的名片,既然有土地打造一片凉亭,  也就有空间做一个水产集市,  东边的岛民可以在这里摆地摊卖贝壳卖特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