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同兴大年-《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同兴将打造自己的观光渔船,各地的游客从这里出发前往各个岛上, 去那里攀岩、垂钓,住推窗是海的民宿、吃一锅我在年初时候尝过的鲜美大鱼。”
胡殊同的话分外朴素,却让方楠渐渐明白更深的思定。在这片海港世界,当下的红杉港更像是楔下一根坚固的钉子,这身边之人在望的,是整个港区。如若这一切成行,意味着更深刻的合作,同兴将与隆台整个港区、海岛的规划走在一起,这样的回报是任何在别处的心思都无可比拟的。
同时也让人意识到,你打一拳我回一掌,事实上是最低级的交锋,并且是难伤筋骨的打击。
话到这里,胡殊同也向那烨烨生辉之处望了几眼,隆台和云城相隔千里,但有些事其实自始至终都是一件事。
方楠并不认为胡殊同的这些话随便可说,他这个隆台人应当不只是胡殊同眼中的学院学生,如果他是同兴人,那么他就将是最早跟着红杉港、最早知晓更深更重的人。
未来的路没人知道,但方楠看到了器重,细想来这眼前人不曾与自己说过什么大道理,可这一程山有山色、水有水光,更懂红杉港、更知它的去处。不过方楠也深深知道,胡殊同不会把他推向任何台面,他目前的身份还只是个实习生。
这一天,胡殊同接到了杨成海的电话,云城陷入一轮新的鏖战。朱士槐发动云城本地企业,对空置的三块土地进行争取,与此同时朱士槐上报“云城企业市场方案”。
此间,本地企业合资的力量成为一大杀器,不仅能拿下土地,还细述此三处巨大加工区给云城企业带来的全新生力,更是不断强调“荒置与出让”之间鲜明无比的改观。
已经有人先行拿地,此时事端显得毫无道理,但放眼整个云城战略,如果继续按之不动,这些土地恐将成为六带当中最大的绿化带。
云城市也不得不多方考虑,朱士槐的方案就像同兴方案的延续,之前是怎样让云城冷链大枢纽活起来,如今则是如何让云城本地闯出去。于是乎,云城市的出面调解也多少带有倾向性,归根结底,地要动起来。
胡殊同对此断然不会有任何参与,此时的他更该早些回到青岩,筹办一些接风洗尘的事,因为柳知英即将归来。
不得不说,柳知英在中亚还是在武关,带给胡殊同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在武关时虽然也遥远,但二人时常互通,业务、市场、趋向,关于国内的势头无所不谈。当他去了中亚,聊起来便只有粮油之事,再多的也没了话题点。
很多时候胡殊同都在想,如果这一两年里柳知英能在国内,红杉港、同兴空运、云城之争,自己应该不会那般孤索寂寥吧。真的希望有些人,回来便再也不要离开了。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