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四海-《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380章  四海

    在双方冷协的联动之下,方案受到了云城市的重视,其上所描绘的广阔景象也值得战略二字,契合云城市的物流发展需求。往外看,更好利用这个十字大枢纽,向里看,期待许久的系统框架终于有了可行之法。

    不过整个冷链物流园累计申报的项目足有二十多个,  背后都是实力不俗的冷链企业,此战略还需要和企业方进行细致沟通,多方共举才是进一步推进的基础。

    为此,云城市举办了专门针对这份方案的听证会,业界闻声而望,不过多数人对此都不乐观。生意上岂有甘当绿叶之事,  指望各个大户围着同兴这个核心转,  听证会上除了同兴,再有一票赞成都是见了鬼了。

    果不其然,  会上的反响可用压抑二字来形容。听证会的前半段,胡殊同主讲大区规划,在席间得来两种完全不同情绪。

    在市里看来,如此系统的冷链物流园解决了诸多难题。但在企业方的眼中,让人嗤之以鼻,并在第一时间形成默契,市里再说好也是没用的,这般双簧戏码也属实粗糙了些。

    更让各大企业方难捱的是,这个胡殊同大讲他的三区,什么更低价格的农产品货源、更精细的温控区间,产量质量说了一通,还把各类渠道拿出来,无处不在标榜资质,越发让人反感。

    然而细心的人却也发现,此间总是少了点儿什么,  胡殊同的三区集中在仓储和交易,  这并不是完整的冷链业务。

    缺少的,  正是加工。

    当人们听到胡殊同的一个决定时,像弹簧突然收紧一样,陡然把人们的耳目拉了回来。不得不说,这个决定是惊人的,在冷链物流园的整个大体系中,同兴宣布不参与加工业务。

    在场无不是业界的老油条,这个行业最大的溢价空间在哪里?就是初加工和半加工,这里面门道极多,收益远不是原始农产品搬运工所能比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