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重新看城市-《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300章  重新看城市

    在这幅青岩市地图上,人们看到了很多红色的圆,远看去像一串大小不一的葡萄。或许是因为鲜明的色彩,让人们忽略了街区和城市路网,杨成海用这样的方式把城市简化,让人们一眼便可以看到,微仓究竟应该怎样规划。

    “社区越密集,  微仓的辐射半径便越小,大家看到的一个个圆,是微仓的辐射区域也是一个单元,这个单元指的就是十吨货,所以大家可以把它看成货量在城市的分布。”

    此一来便显得更为直观了,不得不说,  这极为契合同兴一贯以来的方法,  能够计算出来的东西才让人心里有底。

    同时这也让人觉得,  杨成海所谓的技术案实际上是对他之前说过的话进行佐证,可以说这才是真东西。微仓的微只是相对园区的巨型冷库而言,在杨成海的规划中,它最小的半径也要达到三公里,即便再短半公里,成本的投入甚至会翻倍。

    “真正的微仓在国内的实践还很少见,只这一点就能确立调配的优越性,这是强劲的竞争力。很多人把城市库看做调度与中转,其实是狭隘的,通过切分城市去满足每一处的需求,才是真正的使命,才具备2小时内高效配送的可能。”

    在场之人都思量起来,如果能实现2小时的生鲜到家,这样的竞争力是无比强大的。如今的生鲜品牌动辄几十亿的融资,看中的便是此中溢价奇高,价格达到菜市场的两到三倍毫不夸张,盈利空间极为诱人。家家都想确立差异化的竞争,但这个领域说千道万还是时效,  所以从上游到下游的这条筏显得无比重要。

    正在这时,屏幕幡然一变,城市仿佛是几何,由之前的圆变成了线。

    “路线的规划关系到人手的调配,越是繁忙的路线,微仓出货越要有定力,从前我把它成为‘攒单’。”

    这话就让人有些不明白了,听上去满满“延货”“压货”的意味,杨成海解释道:“见单就走,看上去快捷,其实并不高效,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多单同走,而且要走定制化的路线。也就是说,路线为最高级,把所有单子归附在路线的范畴下,从而保持配送大路线的统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