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事不过三-《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234章 事不过三
婚礼后的第三天,走完了回门这些礼程,晚些时候墨自县的一个茶馆里,两对师徒坐了下来。大家的神情都不轻松,眼前的平静掩不住千里之外的汹涌。
“殊同,春融的这份方案你是什么看法?”
“立意非常高,这样的东西是挑不出任何毛病的,物联网和大物流虽然目前来说都是愿景,但它们确有一套光辉的探索之路。”
黎舟点头道:“当时我们一起去庆甸的时候,我想和你说的也是物联网这个东西,依靠射频识别的进步和近年开始盛行的二维码,物联整体感知的技术方面,前景越来越广阔。春融利用中冷的平台,强化技术方面所带来的成效,这份方案是能站得住脚的。”
胡殊同道:“刘晨羽这一套东西,其实是先画框架再刻模子,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他在讲述自身乃至春融对物联大物流的认识,实际上他就是要利用隆山峰会的既有成果,换一根绳把会上的东西在区域内拽起来,以此作为一个范本,也就是他所讲的隆山模式。”
“好深的心机!”洪承亮冷声道,“隆山峰会囊括众多,黎舟的报告就是一把利器,而且多方都讲了那么多的技术,又有那么多人配合。这个刘晨羽扣一顶万物互联迎合国际趋势的大帽子,没有人能说他是错的,搞这么一出提纲挈领,合着都给他打了工!”
黎舟也是难掩怒意,“无论技术走到哪一步,人都是一切的前提,物联网大物流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峰会在场之人的力挺,全都是空中楼阁。这个刘晨羽借此向联盟展示可互通信息的物流系统,全然不顾峰会的那个场子是如何搭起来的,以为到处都行得通!”
庞师友道:“但联盟不会这样认为,这是一个站位极高的主张,联盟只会探讨这个模式的推行,绝对不会对这个方案本身有所异议。也就是说,刘晨羽做了一个漂亮的绣球,把如何仿制的难题推给了联盟。”
“这份方案既契合国内外专家的预判,也符合国家信息部门所预测的前景,加上春融园区在青南的固有优势,就会让春融在今后的理事单位甚至常务理事的角逐中占有一个大名头,这才是他们的终极目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