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事不过三-《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胡殊同点着头,老师所言正是事情的棘手之处,每一个亲历隆山峰会的企业都有资格拿出一份或总结或展望的峰会报告,名义上春融这事干的不仅合规合理,还透着一种“他独醒”的高远思虑。

    自打这份方案出现在联盟,就携着不败的底气,不管胡殊同用任何招数,只要否定,否定的就是大物流和物联网。高明之处,正是在这里。

    胡殊同对大物流和物联网有着自己的理解,准确地说,是他将物流与冷链物流剥离开来。物流是一个宏大的概念,大物流的精髓不是大,而是把细细总总的物流整合起来,互通以成大格局。

    但冷链物流极具特殊性,它是物流的一种,但它又很难融入到其他物流领域。无论是出发点还是过程中,控温是这个行业的尺子,企业主与合作商无不傍着一个冷字,也正因如此,它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所以说,相比大物流,更容易实现的其实是冷链大物流,因为电子标签、条形码、二维码乃至全程跟踪、后台追溯的技术,在冷链方面的实现度远高于其他物流。

    春融的方案并未对此进行深入挖掘,要知道这是中冷联盟,而不是物流协会,冷是要义,由此可见欠缺甚多。最早的时候胡殊同曾想过此类的对策,但很快他便发现,再是亮眼的点子只要放在春融已经提出的这顶大帽子下,都会显得拾人牙慧,保不齐还成了一位得力助手。

    在看这份方案的过程中,胡殊同有排除也有灵醒,大物流的实现,统摄的帽子不止它春融一家,这么多年真正实现的又有多少?喊口号谁都会,但给这个行业的症结抹一抹药膏的又有多少?

    他之所以想到这里,还是源于自入行以来一以贯之的东西,冷链要做实,因为它是一种全民的改善,它每时每刻都在当下,在这一行,好饭不怕晚就是句扯淡的话。

    空空泛泛又无可指摘的东西,只会告诉人们前路光芒万丈,从不会画出走向它的轨迹。而那些真正向往光辉的人,都不是在等待光辉。

    无论是春融搭了本不属于它的顺风车,还是这些年来所发生的事,这一次,胡殊同的内心涌着沛然的盛气。仿佛不告诉他们到此为止,事情就将永无休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