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温控的实现-《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108章 温控的实现
距离分别已经过去了两年多,黎舟的变化不可谓不大,他剪去了长发,变得很像一个职场人,但那种特有淡漠冷寂的气质依然,还是那样的给人距离感。
胡殊同先是陪着达业一行参观厂区,黎舟全程看得仔细, 也在内心又一次佩服起来胡殊同。他从未见过同兴这样的厂区,胡殊同这个技术强人把愿景落实在现实中的时候,居然也无处不透着一种扎实感。
与此同时,更让人看到他对这个行业的拓进,再不会有一同去南郊提案时的惴惴不安,他开始走自主的路了,这是最让人欣慰的地方。
而他更加知道, 胡殊同所需要的支持。
所以这一次,黎舟带来了全套的射频识别设备,从后台计算机应用设备的安装、电子阅读器的使用、电子标签的读写,一套成熟rfid在同兴的运用,黎舟亲自来指导与培训。
rfid电子标签与条形码最大的差异在于,条形码需要工作人员手持读取设备逐一扫描,而rfid电子标签利用的是无线电波,通过阅读器瞬间读取大量标签信息。
这带给同兴最显而易见的利好就是人工成本的降低和浪费的减少,货物进库前以大包装箱或袋子为单位,提前贴上写入品类、来源、重量、入库时间、保鲜期限等等信息的电子标签。待出货时,只需手持阅读器进行扫描,除了精准捕捉货物摆放位置、实现仓库快速盘点外,还可以根据日期判断哪些需要优先出货,避免积压浪费。
由此可以有效降低人为造成的差错和混淆,全面实现无纸化作业,减少时间成本,这是现代物流业的必然趋势。
而胡殊同更关心的温控,黎舟也给他带来了完美答复,那便是温度传感器在rfid系统中的介入。
研发复杂,但工作方式非常简单, 将温感器电子标签置入冷藏车厢,再将温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写入标签内。当标签进入远距离信号覆盖范围时,芯片内的温度数据自动上传,而后交由后端应用软件系统处理,生成温度变化图标,从而完成对供应链的实时温度监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