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上一世,这个故事的流传版本是什么了? 赵菲当时只听了一鳞半爪,还是在夜市上卖烤肉的时候食客在摊子上吃东西时说的。 因为这个新闻就象买彩票中一等奖一夜暴富和挖到古墓一夜致富的故事一样魅惑人,所以食客们谈论得津津有味,但赵菲因为要兼着做生意,不时被客人买东西和找钱的声音所打断,因此并没有听完全。 但是上坂村、找到了好东西、发啦这样的字眼,却不时灌入耳朵里,让她由不得也支起了耳朵听了许多。 赵菲这时已经没有了心情参观李家大院,而是走到边门上,坐在边门上的一个小板凳上,陷入了沉思。 她在努力回想,当时食客们说的话,慢慢地循着记忆的线索拼凑出整件事情的原貌。 经过一番梳理,赵菲终于慢慢还原了记忆。 原来,上一世这个上坂村,有一个走乡窜户的民间古董掮客,在上坂村一户人家的牛圈里,发现了几块雕着的紫檀木,这些紫檀木上面当时盖满了牛粪,出于职业敏感性,这个掮客就把紫檀木买了下来,费不到三十元。 牛圈的主人没把这些沾满牛粪的破木头拿去烧火就很好了,没想到还能卖几十块钱,当然乐意之至。 古董掮客回到家,把紫檀木洗干净后,发现这居然是一套的紫檀屏风。 紫檀屏风在古代中国家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紫檀屏风兴于明代,却是宫廷用品,寻常人家不得使用。直到清代,紫檀屏风才流入民间。 至于贫穷的上坂村为什么会出现紫檀屏风,当时发现这套屏风后有人推测,这套屏风估计是从李家大院里流传出去的,因为上坂村只有李家大院的人,古时在京城上发过财,因此极有可能为了炫耀把紫檀屏风运回老家摆放。 但年代久远之后,紫檀屏风便不为后人所识,竟至沦落为牛圈里牛的卧具。 这套紫檀屏风当时被古董掮客以八千块出售了。 不过,事情到这里还没完,古董掮客的一个朋友,也是从事民间古董倒卖生意的有心人,听了这个故事后,就立即出发到汽车站去雇自行车伕。 为什么雇自行车伕呢?因为第一个收到紫檀屏风的掮客,去上坂村就是在汽车站雇的自行车伕。当时没有摩托车,大家出门除了乘坐班车外,有钱一些的要到远的地方去,雇的就是自行车伕。 这个古董掮客在朋友们面前吹嘘最近的收获,但他还是留了一手,没有说在哪个村子里收的。但其间无意中提到他当时有雇了自行车伕。 于是这个有心人便到汽车站打听,问哪个自行车伕前几日有载大约长得什么样的人到远处的村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想到还真地被他打听到了,一个姓孙的车伕说有带一个长得那样的人到上坂村。 这个有心人大喜,当即重金雇了这个自行车伕,让他把自已带到当日去过的村子的那户人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