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菲抿嘴一笑!赵兰一脸懵懂! “好啊,你这小兔崽了,原来是拐着弯批评你妈呀?” 刘桂珍这才恍然大悟。 刘桂东吃了妹妹家两顿饭,没帮上啥忙,此时好歹也说了句有用的话: “所以妹妹啊,你还是赶紧把厨房加盖起来吧!妹夫不是说要给孩子弄间读书的书房吗?” 刘桂珍因为赵国智考好了,心情一片大好,而且她心里也不是不明白,孩子如果能念好书,对家里有多么重要,尤其是小儿子,现在这么争气,是该给他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了。于是那一百块钱的心痛也慢慢消失了,这一百多块钱,如果能给国智买个好前途,得绝对值。 “你们啊,就当我是傻瓜,拐弯抹角的,不如直说就好!” 刘桂珍笑了,笑得还挺舒心的。 刘桂珍的气消了,赵民生本来也没有置气,只是怕说服不了刘桂珍,才着的急,见老婆已经完全同意加盖计划,他也笑笑,不再挑起话头。 一直坐壁上观的赵兰,这才恍然大悟。她越琢磨,越觉得大姐和二哥配合得真好,两个人可以去合演相声了,看着哥哥姐姐的目光,不由多了几分崇拜。 晚上的菜,就是多了个丝瓜,其余的,便是下午剩的鱼和肉。别看赵国智馋肉,但是外公这样长辈级的人物在此,他还是挺能克制的,眼巴巴地看着大块的五肉,都被外公挟着落到了他自已的碗里。 吃晚饭的时候,刘裕至说好了,明天再来帮忙。大舅舅由于村里有个一户人家要做娶媳妇的新家俱,时间催得挺紧的,明天就不来了。但是他会在家里帮着弄一个窗框,弄好后再拿来,给新加盖的后半截当窗户用。至于木材,他会用东家没用的下脚料凑一凑,也算省了笔小钱。 刘桂珍这时候心疼一百多块钱的心理刚刚放下,又听哥哥说能省个窗户钱,就更高兴了,不时殷勤地叫大哥要多吃点菜。 吃完饭,大约估摸了下需要窗户的长宽,刘桂东就和刘裕至走回家了。刘桂珍的娘家,在距农场场部5公里外的后格头村,沿着公路走不到20分钟就到了。 第二天一早,赵菲他们刚起床,外公刘裕至早早就来了,还带了好几斤的小笋,他对刘桂珍说: “这是你妈叫我带给你的。她没空来帮忙,这几天都上山折小笋呢!” “哎,妈也真是的,天才放晴不久,山上滑得很,她一个人上山吗?” 刘桂珍想着娘家那边的山上又湿又滑,老娘吴秀莲50多岁了,个子瘦小,一双小脚也是解放前绑的,后来又放的,走路一向不太利落。 她妈这样子一个人上山,挺让人担心的。不过农村人的命就是这样了,一年四季,不是田间地头伺候庄稼,就是上山割茅草摘笋什么的,辛苦劳碌的命。 她心疼的同时,对自已现在的生活倒是产生了一种满足感,虽然日子并不宽裕,但至少不用下田上山,比起小时候在家里的生活,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妈那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哪里闲得住。这几天春雨一下,山上的小笋就疯长,不赶紧多折一些,那就过季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