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房地产的春天?-《重生记事簿》
第(1/3)页
1995年,改革的大潮一波接着一波,不仅仅是企业,也存在于各行各业,住房制度改革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月初,滨海市政府相应国家号召发布了《滨海市出售公有住房暂行办法》为做好这项工作,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市房改售房中心大厅,分期培训了近千名公有住房出售工作人员。
滨海市有关银行还建立了辐射全市房改金融业务网络,制定了严格的内外操作流程,充分做好了公积金及建设债券支兑及售房资金归集准备工作,以保证全市居民对购买公有住房的支付需求。
7月底,滨海市政府在召开的全市公房出售工作会议上宣布,即日起滨海市市的公房出售工作正式实施。由此,滨海市公房出售的大幕由此拉开。
简单来讲,就是原本作为企业福利房产的住宅,改每月收取一定租金的方式为住户根据房屋成本、折旧,缴纳一部分购房款,让自己由租户变为业主的一种改革方式。
产权清晰,便于管理,且相对低廉的价格,对于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滨海市民来讲的确是件好事。在政府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市民纷纷解囊,将原本属于企业的住房,通过公积金以及积蓄、贷款等方式购入到自己的名下,拥有了房屋的全部产权。
可是有着笔记的韩俊却是知道,滨海的房价飙升,正是由此开始。
的确。通过房改,公房发售,原有的“租金”没有了,但却有了一个“舶来”的新名目“物业费”。实际市民们并没有赚到多少便宜,该交的钱,一点儿不会少交。
而且,从那以后。公司企业的福利性住房停止建设,迅速消失。在当时参加工作的工人,单位不会再有福利住房,取而代之的,是“住房公积金”。想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好办,买吧!
以往,工人工龄足够,且到了结婚的时候。单位基本都会分配一套住房。这让当时的市民们并不用担心房子的问题。只是房改以后,有一套自己的房子,则成了市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了。
好在当时滨海的房价并不太高。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可是韩俊却知道。这一切,都只是暂时的。
这项改革之后,房地产业在滨海立刻以一个迅猛的势头蓬勃地发展着,各个黄金地段的住宅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廉价的公房会在极短的时间内销售一空,且有不少拥有着极好“投机”眼光的人,凭着自己的手段囤积起不少房产。而第一时间没有出手买房的人,也只能徒呼奈何。想要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只能去买商品房……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滨海的房价开始了从缓慢到迅速,再到火箭般的蹿升!
――――――――――――――――――――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