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鬼才韩俊-《重生记事簿》


    第(1/3)页

    吕文真的很开心,以前,自行车厂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大包袱,甚至,比一个大包袱更加严重,简直就是一个随时会癌变的肿瘤。

    原本交给了韩俊,见他闷声不响的还让他有些担心,他有担心的理由,大量的负债,高昂的人工成本,无一不是制约着它发展的障碍。但韩俊一来没有给政府添麻烦,二来没有大肆裁员,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韩俊做的都是仁至义尽,可越是这样,越是让吕文不能安心。

    总不能因为一个半死不活的自行车厂再拖累了“先进典型”海鑫集团,可就在这个时候,这则广告却打消了他全部的疑虑,自行车厂要是生产这种电动车,那他……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

    看了这条广告,即便是他也深深地被吸引了,电动自行车他不是没见过,哪个不是那种样子笨笨的?甚至是那种柴油电机,也是一样,样子笨重,脏兮兮的,他也根本没见过有女孩子骑的,而广告上的这个则完全不一样,单单是从外型上来看,就相当的时尚。

    看到这里,压在心头许久的那丝郁结顿去,吕文不禁爆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什么事情这么高兴啊?”吕文的笑声引起了老婆的好奇。

    “好事儿!”说道这里,吕文直接拿起电话,拨打了韩俊的手机,只是,他却发现,韩俊的手机似乎不比电台的热线电话清闲,一连打了十五分钟,愣是接不通。一直处在占线的情况。

    ――――――――――――――――――――

    “小俊,你太他妈牛逼了,我道你这段时间怎么闷声不响的,敢情玩起电动自行车来啦?!”万小明等一众太子党纷纷发来贺电。当初韩俊收购自行车厂。他们是持明确的反对态度的,这帮人的信息来源远比普通人要多要广,自行车厂不比一般的小企业,有点儿负债也可以通过剥离不良资产甩脱包袱。自行车厂的负债太多,且受到关注的程度也远远高于一般小型企业,虽然不似那种关乎国家命脉的重要的工矿企业,可那些负债也不是说能甩脱就能甩脱的。

    是以,从一开始,他们就苦劝过韩俊,奈何他一意孤行,这帮人也毫无办法,可眼见目前的情况。显然韩俊早有准备。却秘而不宣。虽然气恼他又玩花样,可他们也知道,起码不需要太担心自行车厂的盈利问题了。

    韩俊不仅仅做了电视台的广告。广播电台几乎也是同步播报了自行车厂的新产品的广告。

    在当时娱乐活动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几乎60%的市民都在同一时间。知道了自行车厂有了新的产品,似乎,这个新产品还是蛮不错的!

    韩俊的电话从那个时候起,就一直曾为停歇过,不知内情的朋友,还没有得到韩俊手机号的媒体记者,纷纷致电韩俊,有的是单纯的祝贺,有的则是提出了采访要求。

    半个小时过后,吕文终于拨通了韩俊的手机,劈头就是一句:“小韩!你是不是早就打着这个谱了?”

    “吕书记,您可冤枉我了,现实太残酷,我这不是都是给逼出来吗?自行车厂没有一个新产品,凭着那种28、26的车子,怎么跟人家济南的厂子拼呀?再说在滨海生产自行车,能卖的动嘛……”韩俊光解释同样的问题就不下十遍,却依然耐着性子,对韩俊来说,这是个好现象。

    “行了!你干的不错!很不错!我很高兴,哈哈,原本我还担心你,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想出了对策,好好干呀!需要咱们这边儿什么样的支持,尽管开口!”吕文豪爽地说道,兴奋的心情,让他拍着胸脯许下偌大心愿。

    虽然自行车厂现在有了一个新产品,但困难依然存在,产品是不错,可究竟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市场反响,吕文也不知道,不过这并不影响他的好心情,起码,韩俊的动作他看在了眼里,而且,这个动作相当不错!

    凭着韩俊的操作,他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五年内,韩俊能把自行车厂盘活,不!不仅仅是盘活,甚至带领着这家工厂走向一个新的高峰也说不定!

    放下电话,吕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现在需要一个典型,一个企改明星的典型!只要市场反响起来了,自行车厂完全可以作为这个成功的典型树立在大众的面前!

    届时,自己做为推荐人,岂能被忽略掉?政绩?呵呵,那种事情他已经不考虑了,这件事情要是做漂亮了,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

    此时的他,已经在心里盘算着,如何把韩俊“包装”一番了……

    ――――――――――――――――――――

    上海自行车二厂从84年开始生产电动自行车,到91年的时候也不过几万辆,而且市场的反响一直不怎么样,可滨海生产的这款“海鸥牌”电动自行车,不管是从外型上、动力上、还是使用的方便程度上,都不是那种老式的电动自行车能比拟的。

    海鑫自行车厂生产的电动自行车最先推出了两种款式,适合女士骑乘的小巧灵便型,另外一款则是适合男士骑乘的要比女士电动车大上一些,可以选择的颜色也有不少,红、白、银、黑,首先在外型上,就很吸引眼球。

    动力上则采用了最新型的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不需要添加电解液,满电量可以保持最高18公里的时速行驶6个小时以上,而且,如果想要省电,则可以关闭电源以传统自行车的脚踏方式行驶,也丝毫不会显得滞涩。

    最重要的,便是方便了,蓄电池与电机相连部分是可拆卸的。而且体积小巧的蓄电池,充电的时候并不需要连接在自行车上,直接拆下来拿回家充电即可。

    如此多的优点,在广告一经播出。就吸引了大量的眼球。可真当消费者提起购买*的时候,似乎韩俊又一次玩起来捂货不发的戏码。只是投放广告,却并没有将电动自行车投放到市场。

    虽然已经“习惯”了韩俊营销手法的消费者和媒体,还就是吃他那一套。纷纷询问什么时候可以购买,海鑫自行车厂销售部门的电话几乎都快被打爆了,而他们也只能告诉那些有需求的人,“耐心等待,正在备货”一个供不应求的“情景”顿时被营造的淋漓尽致。

    但实际上,他们这次可是想错了,并非韩俊不想快一些的将产品投放市场,实则是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便是关于电动车的定价。在企业内部产生了一些分歧。

    参与定价的人。一部分是自行车厂新选举出来的领导。一部分是海鑫集团总部抽调过来参与制定出厂价格的人,双方关于定价的问题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这个电动自行车的成本。最大的部分就是蓄电池和电动机,制造成本其实不高。但关键是因为海鑫公司前期投入的六百万研发费用,造就了在短时间内高昂的成本。

    海鑫集团总部的人认为,前期投入不小,电动自行车的定价自然要保持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要远远高于一般的自行车,却略低于摩托车,一台电动车应该在2600元左右。

    但是自行车厂的新领导则认为,电动自行车的材料成本价格并不高,加上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毕,在规模生产的前提下,大约一台电动自行车的成本是在700元左右。他们早就被滞销吓怕了,认为薄利多销保证需求才是正确的选择,是以,出场价格定在1300元左右就可以接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