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借刀杀人【求票】-《重生记事簿》


    第(1/3)页

    “滨海模式,企业家的善举所带来的启示。”

    8月中旬,《参考消息》上刊载了一篇文章,吸引了国内众多地市的正在处于改革中的人们的目光。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地说是哪一个企业家做出了这样的“善举”,却也写出了“滨海市某最年轻的企业家,有着一腔的热血,和拳拳爱国之心。”

    远在上海的于长胜,看着眼前的这篇文章,微微一笑,暗道:“这个小子,还真是有一套。”这个“滨海最年轻的企业家”指的是谁,他感觉不会再有第二个人了。

    实际上,他一直都在“关注”着滨海。

    因为,儿子去找韩俊事情,他早就知道,但他没有想到韩俊真的会借钱给儿子“折腾”,也没有想到儿子的研究成果还真能被韩俊所看重。

    在当时,心里就微微有些感激。对于滨海的发展,实际上他关注的并不多,但要说有所关注,那也是因为因为韩俊这个年轻人。

    而这天突然看到《参考消息》上的这篇文章,就连早就熟知韩俊为人的于长胜,也是微微有些感叹。

    韩俊投资眼光相当的犀利,这一点于长胜是相当明白的,但此时他所投资的这三个项目,看起来似乎盈利的能力并不大,更多的,却是为社会,为那些丧失了生活来源的人提供的一个机会。

    这一点,让于长胜大为感动,一个商人,一个成功的商人。却能心怀大善,实在难能可贵。

    而且,安置下岗职工的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单单滨海有,韩俊的做法,自然也会对于长胜有所启发。

    当《参考消息》登载了这条消息之后不久,国务院也下文。强调了妥善安置下岗工人的重要性,同时,中央银行也表示,全国各大银行,要放宽贷款标准,将为有创业需求的下岗职工提供低息小额贷款。

    虽然没有明确表示要求全国各地都向滨海学习,可于长胜凭着敏锐的嗅觉,韩俊已经隐隐进入了更高层次的领导的目光,具体到达了哪个层次。他却不知道。当然。在他看来或许里面有陈老的影子也说不定。这些都不是他能去关心的,但对于韩俊,他还是准备提点一下。

    ————————————————————

    接到于长胜的电话。韩俊感到很意外,自从上次一别。两人就再也没有联系过。一来各自繁忙,二来没有这个必要。

    是以,暑假里的韩俊,压根儿就没有想到,于长胜会突然打电话给他。

    “于大叔,好久不见了,您还好吗?”

    “还好,不过我看你现在可是好的不得了呢。”他爽朗的笑声听起来心情不错。

    “说笑了,于大叔,您这么大的领导,百忙之中找我,不知道有什么指示啊?”韩俊嬉笑着说道,一如当初他在滨海的时候。

    其实在韩俊的心里,更希望于长胜能在滨海,俩人相互之间很熟悉,跟他交流也不似跟吕文那么纠结,自然的太多了。

    “呵呵,还真有事!”说道这个问题,于长胜收起了笑意,正色道:“小韩,你前段时间弄的那三个举措很成功,也很漂亮!希望你能继续保持。”

    “呃?”韩俊一怔,自己在滨海这边的动作,滨海人知道那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远在上海的于长胜居然也知道了?这就有些让他吃惊了,

    实际上,就连省委下达的嘉奖,吕文不知道是因为忘记了,还是有意如此,并没有告诉韩俊。

    听到于长胜这么说,韩俊讪讪一笑,问道:“怎么?于大叔您都知道啦?不都说好事不出门的么?”

    这句明显带着开玩笑口吻的话,让于长胜忍不住一乐,暗道,这小子是一点都没有变。

    轻笑了一下,说道:“小韩,被扯远了,我想告诉你的是,中央已经下达文件,隐隐有种要学习滨海模式的意思,上海得到的通知较早,我相信过不了一两天,滨海也会得到消息,这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