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当官就是做生意(中)-《大明的脊梁》


    第(2/3)页

    在思南县,其实工分的制度已经非常完善。比如技术工、普工、搬运工、女工、童工都有着严格的分法,从他们就职的劳动量、技术含量以及工作强度分别有着非常明确的划分。

    除此之外,在评分方面也有来自思南学堂以及相关士绅的参与,可以说已经做到了相对的公平、公正。

    对于这种工分制的实行,整个思南县都非常赞成。况且由于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思南的本土人显然已经难以满足工地以及开荒的进行,杨铭不仅考虑到了那些被挟制造反的流民,更是和刘仪商量了好久才定下了这样一个吸引流民入思南的策略。

    那些各地的官员得到了杨铭的好处,治下虽然仍旧有不少不能劳作的老人以及妇孺,但是有了杨铭以及朝廷赈灾的粮食只要节省一些绝对能坚持到明年的秋收。

    只要开春后,春耕能够顺利进行,再加上从思南挣到的足够粮食,他们便可以再享受立功的同时再带上一个抗灾有功的帽子。这样无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对于百姓。都是一件非常满意的事情。

    杨铭和刘仪相信,这样的条件他们绝对不会拒绝!

    果然!

    刘仪刚刚说完,铜仁府的其他几位官员就开口了!

    “刘大人所言当真?”

    这是一位年纪约莫四十上下还算年轻的官员,他虽然对这条政策比较满意。但是他并不觉得一个小小的思南县能够容纳这么多的流民。

    要知道,整个铜仁府少说也有近百万人口,这么多人哪怕只是青壮也不下于四十万人。这么多的人别说放开做事,光是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更何况杨铭从蜀中别看带来的粮食不少。足足有四十一万石之多,可是其中十几万石已经当作人情送了出去。那么加上思南的土著百姓思南县衙就必须养活将近六十余万人的百姓。

    这么多百姓的涌入便会涉及到住房、生活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事情,这么大的工作量他根本就不相信思南能够办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