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外放知县(求订阅)-《大明的脊梁》
第(2/3)页
这便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国朝取士的一种态度。
“陛下有旨......”
随着太监的出现这授官大典便已经正式开始,因为所在之地乃是尾曲,所以太监的话根本就听不到,更何况当门开之时禁卫军、御林军纷纷手持兵戈一字排开,从东华门内侧一直往里面延伸......
威武,霸气!
根本就难及当时气势之万一!
众人都兴奋异常,就连张进也似乎豪气万千!
可是杨铭却并没有这种感觉,他到是觉得这种味道怎么就和后世的大型颁奖典礼那么类似呢?
先是到达了太极殿,然后便是文武分明各有站位,在殿堂的下方便整齐的站着杨铭等一众新科进士。
之后便是嘉靖的讲话,因为有发言稿也不知道是黄锦写的还是那位大臣写的,厚厚的一个本章被写的密密麻麻杨铭看到那厚厚的一叠简直都要奔溃了,心里暗暗想到,不知道嘉靖会不会看着这发言稿口渴?
“朕之继位以来,勤恳理国,然天下之众民之亿万。圣贤有云......”这一念便是大半个时辰,不得不说嘉靖还真有当皇帝的潜质。这长篇大论念起来说的是求贤若渴,那一个生动那下面的一干进士刺激的那叫一个满腔热血。只恨不得马上当官.....
然后便是当朝首辅杨延和发话,因为身兼礼部以及吏部两部的尚书,所以授官的名册其实便是由他起草的,而这其中自然也有嘉靖的批朱,直到杨延和再次的勉励了这些新科进士之后他才在百官的面前讲授官的名录呈给了旁边的黄锦。
黄锦拿着名录自然不是要自己看,而是转呈嘉靖
嘉靖当众接过名录先是看了看然后便在这名录之上批朱。
而这时候便是最关键的时候了,接下来便是授官的正式环节了!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抡才大典抡天下之才而国用....特赐一甲者三人进士及第,授一甲第一名状元刘仕林正六品翰林院编修。授第二名榜眼刘芳正七品翰林院编拟,第三名探花杨铭授正七品县印......”
一甲三名,那可是探花郎!
可是居然只是授予正七品县令,这无疑让许多不知道事情内幕的人感到惊奇。
特别是是一些新科的士子更是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知道入翰林那便是成为储相,担任编修或者是编拟那都是清贵官,有了这样的一笔资历日后那便才有了登阁拜相的资格,可是同样是一甲,杨铭却只是被授予了一个县令,虽然是正七品。但是这含金量无疑就是天壤之别。
人家在京城见的都是大人物,在翰林呆上几年等刷资历,到时候人脉有了,而资历也熬出来了。到时候再放一任知府又或者是进入部堂,再或者继续留任翰林当个侍读那可就少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上进时间,而知县虽然也是七品。但是下方到地方那可就不同了,毕竟读书人都知道一个成语那便是纸上谈兵。在私下里大家喝点儿小酒夸夸其谈,治国如何治天云云....可是真要等到让他们主政一方的时候大多都找不到东南西北。
毕竟说和做这便是两码事。所以留任京师那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杨铭的授官却似乎偏离的常理这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无疑让几乎所有不明真相的人觉得朝廷或者说是那帮大佬乃至于嘉靖对杨铭的态度似乎有点儿微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