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便衣警察-《我们的1983》
            
            
            
                
    第(3/3)页
    比如,元宪洲可以在父亲刚出现在街头时,就主动上前找个理由与他攀谈,只要耽搁一两分钟,他就会接二连三避开本该碰到的人和事,接下来的故事就会截然不同了。
    可那个持枪逃犯怎么办?
    拯救了自己的父亲,或许别人的父亲就要遭殃。
    最好的办法就是协助父亲,一起擒获那名逃犯。
    九点刚过,元宪洲便急匆匆出门了。
    他来到大工街上。
    此时的大工街已经成了一个人头攒动的集贸市场。
    住在大工街附近的居民只占很少一部分,其他的人,有的是来自乡下的农民,有的是来自市内的小市民。
    在这一天,在这一条街上,不要说汽车,就连自行车都得用手推着慢慢通行。
    街道两旁的摊位上,卖得最多的是各类农贸产品,其次是服装等各类时髦用品。
    比如像幸子衫、蛤蟆镜之类。
    这一天,另一类人也格外忙碌。
    比如“钳工”们。
    “钳工”是当时老百姓对扒手的戏称。
    因为八十年代的时候,扒手们还没流行割包作案,还是比较讲究“技术含量”的。
    就像那首歌唱的:二拇手指我一哆嗦,现金就是两百多。
    扒手掏包主要靠食指和二拇指。
    像每个行业一样,扒手出道前是要练功的。
    据说他们的训练内容主要是:用两根手指在开水中夹肥皂。
    所以,干扒手多多少少还是得有点天赋的,比如食指和二拇指长短得差不多。
    元宪洲在街上尽量小心翼翼地走着,因为老爸的眼神很贼,如果被他发现了肯定就会停下来唠叨一番,那么事件的走向就会发生严重偏移了。
    甚至偏移到无法控制。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