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秉烛-《凶怨》
第(1/3)页
早在五十年前,还是民国时期,那会儿李元开还年轻,曾经到访过闽南,当时他在当地遇到了一群阴阳先生,他们自称为乩童。
李元开发现,那些乩童的体质天生就不同于凡人,他们都说自己能把神明从天上请下来附在自己身上,也可以把鬼魂从阴间请上来附在身上,只要你问什么,他们皆能对答如流,因此遇到家中有丧事的时候,亲人们都会去找乩童,恳求他把死去的人的魂魄从阴间请上来,说说还有什么遗愿。
李元开曾亲眼目睹过几次,确实属实,只是其中的奥秘,他如何也参透不出来,事后他多处拜访乩童,试图了解这种请鬼上身的办法,可是那些乩童们只字不提,都说这是他们乩童一脉的绝密,不能外传。
虽然这套请神鬼的本事没有学到,但他在当地却跟一位老先生学了一套奇法,老先生称它为‘秉烛’。
所谓秉烛,无非就是遵循那六个字:点烛火、照往生。
在世间,人终究会有一死,有的人是因为人祸,有的人是因为天灾,但还有一些人,总是死的不明不白,没有人知道他们是怎么死的,这秉烛的法子,便是将死人生前的遭遇重现出来,不足的是,这个办法只能在人死后六个钟内施展,一旦过了时候,便没有用处了。
苏秋问王福贵有没有胆量尝试一下这个办法,王福贵犹豫了许久,他在担心苏秋会把钱子的鬼魂招出来,同时又迫切的想知道钱子到底是怎么死的,不过转念一想,他又半信半疑,虽然他讲迷信,可不代表他完全相信苏秋的话,因为他一直觉得招魂,请鬼,都是人家骗子惯用的伎俩。
王福贵又点上了一根香烟,他问:“靠谱吗?”
苏秋告诉他:“我没有尝试过。”
王福贵再次问他:“万一出了岔子你担当得起吗?”
苏秋说担得起,王福贵便点头说声好,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好奇心在作祟,王福贵不止是想知道钱子是怎么死的,他更想知道那个秉烛的法子到底是不是真如苏秋说的一样那么悬乎。
苏秋跟他讨蜡烛,王福贵说客堂之上有立着蜡烛,拿走便是,苏秋却摇头:“这些都是烧过的蜡烛,我要十二根没有用过的蜡烛。”
王福贵对他说:“这个钟点杂货铺早打烊啦,我上哪儿去给你找那么多蜡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