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让他看见了华国数学界崛起的希望。 就是有点可惜了,这么优秀的年轻人竟然没有把心思全部放在数学上,不然的话杨教授都不敢想象现在方远已经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了。 计算机那玩意有什么好学的,不就是和机器进行交流吗?如果不是自己这些数学家为他们铺好了路,他们怎么可能搞出这么多花样出来? 这样看起来还是学数学最好了,这是所有科学的基础。 杨教授觉得在自己正式退休之前,应该纠正方远的方向,别管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了,赶紧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中来吧! 这里才是你的主场,你的天赋可以让你在这个诺大的王国中自由的穿梭。 这里有无尽的宝藏在等着你挖掘呢! 不过杨教授知道自己就算是去劝说方远也没什么用,这小子在计算机方面取得的成绩完全不必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差。 听说在麻省理工的时候还参加了一个人工智能研发小组,还差点就回不了国了? 人工智能这个东西还是有研究价值的,但是还是不如数学有研究价值,杨教授在心里这样想到。 李教授那边当然不会有意见,对这个老人李教授的心里只有敬佩,既然对方提出这个请求了,自己也不会反驳对方的,更何况这是一件好事啊!自己为什么要反对呢? 就算李教授不是数学圈的人,但是他对数学界的奖项还是略有所知的。 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会公布晨星数学奖的得主,不管之前这个奖项是要颁发给谁的,现在方远就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国际数学家大会就更不用多说了,什么菲奖、高斯奖、陈省身奖都会在这上面进行颁发。 甚至还有信息科学方面的奈望林纳奖也会在这个会议上进行颁发,这里所有的奖项方远都会是有力的竞争者,没错是所有的奖项而不是某一个奖项。 不管是在哪方面的成绩,方远都达到了获奖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他的年纪摆着这里呢,这一次不成,四年后方远还有机会,就算是下一次还不成,再过四年方远依然可以参加,算上这一次共计四次的机会,对方远来说获奖不过是迟早是事情而已! 方远本人甚至根本就没有关注过这件事情,他现在正在发愁呢! 自己究竟要怎么才能突破之前在人工智能研究小组遇到的技术壁垒? 在人工智能小组的开发过程中,方远已经在算法方面做到极致了,也就是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算是他开发出真正的人工智能了,在算法方面也没有什么决定性的突破。 他现在差的就是赋予这个东西“生命”!这也是困扰所有人的难题!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