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全国高校在这个时间陆续的进入到考期中。 与此同时,方远这个名字也摆在老师们的面前。 这是他们最近听的最多的名字。 当然这也和他们主动关注这件事情也有一定的关系。 方远在纯数学与应用数学上发表的文章,他们都看过了。 水平怎么样先不说,单单是他在基础知识上面的表现,就让谢谢老师为之汗颜。 要知道,就算这些从事数学行业多年的老师,在基础上也不好说比方远更强。 就算是深度,这篇文章也让他们羞愧。 说实话,方远这篇论文的水平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讲师的水准。 可以和国内的一些知名教授的水准相匹配了。 他们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本科生独立完成的论文。 但是有杨永杨教授在背后为方远站台。 他们也不得不相信这个事实。 对于杨教授这个前辈,国内的所有数学从业者都会给他三分薄面。 …… 这件事情,不仅仅被国内的高校关注,还被一些媒体抓住了尾巴。 虽然这些媒体对于学术界的关注度并不高。 但是这回方远的事情和以往并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最大的不一样就是方远的年龄。 在二十岁的年龄就可以在国际一流的期刊上发表自己的文章。 这就是最大的噱头。 媒体的任务就是抓住这个噱头。 以此吸引人们的眼球。 只要稍加润色,方远的事迹就是一篇让人感动的励志故事。 而且他们稍微查一下方远的事迹,被眼前的结果深深的震撼住了。 “什么?这个家伙是开挂了吧!高三之前还是一名妥妥的学渣。 只用了一个学期就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考上了京都大学? 还有,这是什么? 刚进去大学,这个家伙就不消停,以大一新生的身份代表京都大学参加AXM大赛总决赛。 竟然还在总决赛上力挽狂澜,成功的为京都大学赢得了第一座AXM冠军奖杯。 这还不算完? 紧接着就在计算机学报上面,发表了一篇学习算法的论文? 而且还是当期的封面? 你以为这就是他全部的成就了? 对于这些无孔不入的媒体来说,方远还有一篇翻译算法的论文已经通过了《Journal of Machine Learning Research》的审稿。 这件事情也耐不住他们。 或许他们不知道这个杂志意味着什么。 但是到搜索引擎上面,搜索一下就什么都知道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