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自从婷婷离开草庐后,刘思成的日子就过得有点浑浑噩噩。在这段期间,孔明一如过往在家躬读,然后闲来无事就会约上一群同伴外出游历。月英还是一如过往的温柔贤惠,而且做菜的技巧又精进不少。只有刘思成一人在婷婷走后,就如同没了主心骨一般,空虚颓废。 虽然明知道婷婷必定归来,但刘思成还是无法振作。 虽然月英关怀备至,但刘思成还是内心空虚。 没了婷婷这片“绿洲”,刘思成甚至感觉有点“水土不服”了。 他只得在心中默默期盼,希望一觉醒来,婷婷便能立在榻前,给自己一个惊喜。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刘思成渐渐进入梦乡。 翌日一早,刘思成悠悠醒来,竟赫然发现榻前立着一人。 他心中一惊,赶忙用手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定睛望去,原来那人竟是月英。 唉,空欢喜一场!刘思成暗自叹息。 月英眼见刘思成已经醒来,便朝着他盈盈一笑,轻声唤道: “早啊,思成!” 刘思成不由得打了一个哈欠,漫不经心地回应道: “早啊,英姐!” 只见月英凑过身来,伸手为刘思成理了理额前的乱发,然后柔声说道: “思成,夫君他找你有事相商。” 刘思成闻言,用手指着自己,疑惑道: “孔明兄找我所为何事啊?” 月英微微一笑,回应道: “夫君他现下正在书房等你,你一去便知。” 既然是孔明相邀,刘思成也不好推脱。于是他起身洗漱了一番,然后整理好衣冠,以最佳形象去面见孔明。 原来孔明是看到刘思成这段期间心情抑郁,遂主动邀他外出游玩,以便放松心境。胜情难却,刘思成也只好随行。 可就在刘思成与孔明出游期间,刘备带着他亲如兄弟的两个手下关羽、张飞来请孔明出山(注:历史上刘备与关羽、张飞并未结拜为兄弟,只是亲如兄弟罢了,《三国演义》中描述的桃园结义纯属虚构),刘思成也因此错过了亲眼目睹刘关张三人的机会。刘关张一顾茅庐之时,刘思成就因为与佳佳赴襄阳逛市集,所以错失了良机。没成想,二顾茅庐竟也错过了。 本着亡羊补牢的心态,刘思成劝说孔明近期不要外出,因为熟读历史的他知道刘关张三人一定还会第三次来访。可是孔明却不以为意,他轻描淡写地回答道: “若是左公(刘备)真心实意请我出山,即便见不到我,也一定会来第四次、第五次;若是左公并非真心实意,即便我与他相见,也是毫无意义。” 刘思成无法说服孔明,也只好由着他。 但是刘思成心中暗暗发誓,这几日一定要老老实实留在草庐之中,以免再次错过与刘关张三人见面的机会。 ※※※※※※※※※ 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半个月。这日,孔明嘱托刘思成去一趟襄阳书肆,替他采买一份杂报。因为两名家仆皆已外出办事,刘思成不好推脱,于是一大早就出了门,并赶在中午之前返回隆中。 按照常理,孔明此刻应该在书房内看书。刘思成于是径直进入书房,却寻不到孔明的身影,屋中只立着月英一人。 “英姐,孔明兄呢?”刘思成询问道。 “夫君已随左公一道赴新野去了。”月英回答道。 刘思成闻言,表情惊愕,脱口而出道: “孔明兄出山啦?” 月英略微颔首,以示肯定。 天啊!竟然一连三次与刘关张相见的机会都错过了,看来自己与他们三人还真是无缘啊!刘思成心中哀叹道。 此时,月英温柔的话语打断了刘思成的思索。只听她绵言细语道: “思成,夫君要我转告你,希望你也能随他一道共同辅佐左公。” “真的吗?”刘思成问道。 “嗯,夫君他擅长治国治军,而思成你武艺高超,兼之精通兵法,若是能与夫君联手,必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月英柔声答道。 类似的话孔明早前曾对刘思成说过,不过刘思成却并不想加入刘备阵营。 这倒不是因为刘思成消极避世,而是他希望通过尽量少的战争,尽快结束眼前的这个乱世。 毕竟有战争便会有死伤,此乃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减少死伤的最佳之法就是让一个强者来主导统一大业,通过一连串摧枯拉朽的胜利快速终结乱局。 于是刘思成想到了曹操,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已经占据天下过半的领土,若是帮助他赢下赤壁之战,岂非一战而平天下了吗?而且刘思成通过史书记载,已经完全知晓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若是自己投奔曹操,完全有能力阻止此事的发生。 而刘备则不同,他如今仅仅占据一座城池,要想统一天下必须经过多次大战。刘思成不忍心看到无辜的百姓在无休止的战乱中死伤枕籍,所以刘思成不愿意投奔刘备。 想及于此,刘思成对月英据实以告道: “英姐,我不能投奔左公。” 月英听罢眉头一皱,随即追问道: “这是为何?难道你还想逃避现实吗?” 显然月英是误会了刘思成之意。刘思成闻言摇了摇头,回答道: “不,我已经不再逃避了。” “那你为何……”月英追问道。 刘思成并未直接作答,而是用真诚的语气向月英询问道: “英姐,恕我冒昧,我心中尚有一事不明,还请赐教。” “思成请讲。”月英柔声道。 “《孟子》有云: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孔明兄是否以入世修为,造福苍生为己任?”刘思成明知故问道。 “这是当然。”月英颔首答道。 “既然如此,孔明兄为何不去投奔曹公,而选择投奔左公呢?”刘思成又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