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 乱势渐起-《秦时之七剑传人》
            
            
            
                
    第(1/3)页
    随着旧楚公子昌平君熊启成功的占领陈郢县城,举旗造反——当然,熊启喊的口号是收复失地——陈郢之地的百姓也纷纷闻风而动,重归大楚王化。
    不过这并不是这些已经归附在秦国统治下近百年的老百姓有多么爱戴楚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话说得好:谁赢,他们帮谁!
    熊启造反要是不顺利,那他们就是秦国最忠心的子民。
    反之,他们就会是旧思故国不能回的楚人。
    也不能说百姓首鼠两端,  毕竟他们其实从来都不是有资格做选择的人。
    随风飘摇,为的终究只是活下去。
    但是这一现实,却逼得李信不得不带着二十万大军急行西撤。
    单纯的剿灭造反的昌平君熊启当然用不了这么些人,派个一两万精兵绰绰有余。
    李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百姓。
    昌平君的造反煽动了以陈郢为核心的大片楚国旧地百姓,涵盖人口数以十万计。
    理论上这群连暴民都算不上的百姓并不能为昌平君提供多少实质助力。
    哪怕他手底下现在已经聚拢了数万大军,主要战力也还是靠农家弟子提供。
    然而想要尽快的抚平躁动的民心,唯有以暴力压制之——秦楚这边还干着仗呢,哪有空慢慢安抚百姓?
    陈郢不平,  补给线就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这让前线士兵哪里放得下心作战?
    万一打着打着又断粮了怎么办?
    因此,李信不得不大动干戈,甚至不惜将后庭袒露给楚军。
    同样也因此,罗网的斩首战术才被嬴政列为了第一方案。
    古寻的计划只做备选。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道理,嬴政也是懂的。
    战争中使用奇谋诡策固然收益巨大,但容易坑到自己。
    有时候还是老实点的好。
    已经被强行实施军法管制的陈郢县城中,道路上随处可见一队队巡逻而过的兵丁。
    可惜的是,这些所谓的士兵,素质实在不堪入目。
    既指外在条件,也指内在素养。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身上连一丝一毫的都没有护甲,哪怕是最基本的一点护胸。
    穿的都是粗麻破衣,  勉强蔽体而已。
    精神气势也是松松垮垮,队列混乱松散,其中一部分还有着明显的作风问题。
    唯一能让人把他们和士兵这个词汇联系到一起的地方,就是他们携带的制式兵器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