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第一港-《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不瞒各位,我们并没有做哈曼港产品的收益测算,这一份是塔图城近年来出口到中国的收益数据,我想用它做一做对比, 比对未知的测算,更加让人心里有数。”
接下来, 杨成海回到方案中,在其中的一页停留了许久。
这是一张范围极广的地图,并且在大图的周边还分布着多个小图,其上有很多标注,看上去密密麻麻。如若全无铺垫只言此间,恐怕枯燥得会让人昏昏欲睡。
这些地图只在展示一样东西,那就是同兴的“库”,从巨型的单体库到各地的厂区库,再到分布多处的装配库,以及超过两百座的城市微仓。
库与库之间,都是路。
这些没有一座是计划中、建设中,而是明明确确撑着同兴最惹眼的格局。务实,就是杨成海这场提案的宗旨,他从各个角度为人们呈现即刻在握的东西,让人们无需想象前景,而是当下就是未来。
杨成海的这一场是最后一场,不得不说,在所有的方案里,这一份显得独树一帜。原因非常简单,人们都在描摹,“如果能够达成合作”几乎成为每一家企业的口头禅。
就像人与人之间,答应成为了大前提,只要你同意,我们就能携手如何如何。这虽然是提案的常态,但杨成海的话,却是应与不应看你心情,我只讲好自己拥有什么。
让人没想到的是,画面彻底停在了这一页,明晃晃地亮在杨成海的一旁,他决定就着这个画面,让提案走入问答环节。
这一场提案耗费了更久的时间,直到灯火阑珊还在继续,随着人们的提问,把杨成海之前所讲更加深入了起来,人们愿意更多的时间对同兴做更多的了解。
归根结底,人们对杨成海的那些假如很感兴趣,他们通过问答验证着其中的可行度。由是一来,让人道出来同兴的更多资质,更是让同兴这些年在塔图城的耕耘全面走进人们的视野,更凸显出同兴的自信所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