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首战-《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420章  首战

    胡殊同最早来到中亚,并在第一时间与姜志鹏见了面。

    未来的十三港,快速把冷链基建推动起来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命题,从中便不难看到江宁工贸的优势。除了建材技术,更兼着强大的地利,江宁工贸在这里有一处总厂和三座分厂,可以在各个国内调度,  基本不存在通关的问题。

    这在胡殊同看来,在方案中值得重点阐述。利用这段时间,同兴与江宁工贸发起实质性的举措,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江宁工贸将作为同兴陆港建设的独家建材供应商。

    姜志鹏内心明白,如果同兴在这里无法拿下陆港,  今后这份协议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同兴能拿下几处良港,  未来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  除了大枢纽的建设,还有随之涌起的下级调度中心,这足够江宁工贸拓展业务了。

    不久之后,同兴的各个团队接连抵达塔图城,在开了一个方案汇总的会议后,人们奔赴各自的战场。

    虽然同兴各方案的侧重点不同,但此时看来每一份方案都较为立体,合作的维度也不仅仅是企业事。也正是基于这些多有挖掘的地方,带给人们很充足的信心。

    与此同时,传在业界的风声越来越多,国内来了许多行业巨头,包括早在渔博会时闷声发大财,一举拿下十几家实力稍弱产品方的华威冷链,连昌运这样的海运大鳄也参与进来。

    胡殊同更是看到,当年一同角逐武关产业园的企业,在这时卷土重来。

    国外的势头同样汹涌,  其中有多家欧洲冷协推举的企业,无不是辉煌的历程、过硬的资质。

    时间来到七月初,一场围绕陆港的竞标大战,就此拉开序幕……

    最先出场的朱士槐压力深重,虽然在胡殊同那里一直是尽力而为四个字,但在朱士槐看来,闯进第二轮是底线,这当头一炮意义重大。

    十三港在流程上相差不大,凡是通过审查的企业在第一轮集中亮相,而后根据数量对砍,剩下的企业三天之后开启第二轮提案,这也是最后一轮。

    虽然两轮之间的时间很紧凑,但完全操作得开,因为在竞标的过程中,第二轮的方案绝然不是新方案,而是根据现场问答环节揣摩对方的用意,做更有针对性的补充和深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