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聚首-《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418章  聚首

    甘州邀请了行业协会和业界专家对两份方案做着进一步评估,俨然这不是二选一的事,而是非此即彼。无论产业园还是中亚竞标,都不应出现内耗,况且资源的集中才更有希望脱颖而出。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胡殊同离开了甘州。

    与此同时,同兴正式走进十三港的竞标轨道。

    一周之后,  各地的标书正式下达,这里面却出现了一个令人始料未及的情况。原本按照业界的预估,这十三陆港的竞标流程全部走完恐要大半年的时间,各地都有不小的差异,一个接一个山头啃下来,需要给企业留足准备的时间。

    然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  十三港的竞标流程被压缩在一个月内,  集中在整个七月,  距离当下最近的一场只有二十多天的准备时间。更惊人的是,有些相隔千里的两个港区,竞标日期只隔了一夜。

    细想来,原因也不复杂,此十三港没有统一的招标方,而是分布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是由城市牵头。如果招标方之间不愿时间精力沟通时间事宜,那么就容易出现这种集中摆擂的情况。

    这无疑在一开始就打乱了同兴的计划,同兴无法按部就班通览十三港,也没有办法集中优势力量逐一攻取,当下最切实的举措,只有兵分多路。

    实话说,即便是一家企业准备投标全部十三港,也没有全部吃定的信心,国内外竞争方在四十家以上。此外还有地利方面的因素,比如更靠近欧洲的陆港,  一定是欧洲冷链企业角逐的重点区域。

    对同兴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定下来准备投标哪些港区。

    提案和执行,  是两个逻辑,在这个阶段,挖掘一切资源帮助同兴先把运营权拿下,才是最重要的事。愿景这些东西家家描摹得都不会差,在这许多未知面前,拿到一些公信力方面的资源显然更抓人眼球。

    同兴不能把鸡蛋放在甘州这一个篮子里,国外的情况不同,国内的情况也不同,能够支撑同兴的还有大可挖掘之地。

    所以,胡殊同回青岩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雷小溪。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