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谁与争锋(2)-《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这个县市的方案人们并不陌生,它刚刚才出现在那份浩大的战略框架中, 一模一样的地点、一模一样的规模,可是农产品的品类,却从蜜柚变成了麻椒!
也就是说,同兴在同一个县市,做了两套完全不同的方案!
而且这第二套方案,从来没有人看到过。
接下来是密密麻麻的测算数据,为了防止人们看得云里雾里,胡殊同来到了屏幕旁细致讲解起来。
“蜜柚是针对大湾区市场,是同兴曾提出过的国内订单农业,而如果我们能打通中亚市场,那里素来不缺甜的东西,调味品才是增收的更优选。这是同兴总结下来最近五年出口到中亚的调味品数据,相比蜜柚投放大湾区,我们得出1.8倍的农户收益。”
紧接着画面一变,换了一个县市,把从前的瓜类种植变成了活力菇菌类养殖,所针对的依然是中亚市场,而同兴的展示到此为止。
如一幅盛景难辞的画, 同兴在此仅是舒开了半尺卷轴,这是无人具备的一线实探,远比从前的项目要令人醒目。而更为重要的是, 同兴为此而植入的技术,那不是一颗蜜柚半秋黄、等待时令不匆忙的事。
半年多了,这里聚了多少专家学者、多少技术强人,为什么是麻椒茴香、为什么是高原菌类,除了选品,还有种子技术、培育技术、增产技术。
同兴不会额外建厂做调度,这是胡殊同最早就阐述清晰的事。但一个针对国外市场的技术中心,已经在胡殊同的脑海里回荡多日,只是这一切只有他知道。而若今天搏不出一个局面,这些后续将永远湮落在脑海。
现场的人十之七八怔怔以对,只因眼前的呈现格外新奇,市场的规律无法控制,但市场的空缺肉眼可见,竞品越少才越容易长驱直入,这是无比浅显的道理。
不夸张地说,胡殊同这次就是撼场子来了,对方的那些战略在他看来,纸上都对、走起瘸腿,拿圆规画个圆天底下谁人不会,冷链的扎实在于细处、在于可见。
更是毫不自负地说,放眼冷链一途,他们还差得远!
胡殊同的情绪也不同往常,除了行业事还有这段令人无以遣怀的时光,有些时候,同兴就像被踩进了石板下,靠着一丝缝隙窥得几许光亮。他的身边充斥着不甘不值与不解,如果说要等一个爆发的时刻,那么一定就是现在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