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月明红杉-《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流通能带来什么,我想说流通是一个绝妙的媒体,渠道本身就是一种宣传。除了同兴各地的厂区,还有遍布各地的一百三十座微仓,同兴的每一个网点都可以作为红杉渔港的输出端口。”
“当我们能把口径通达市场更多的终端, 落实到一线消费者的眼中,海岛旅游、沙滩浴场、垂钓大赛、海鲜餐饮、望海民宿才有依托。如果只是一味的水产搬运, 这里就变成了红杉仓储物流区,总不能开张之后才去招揽客流,招致不知要耗多久的空窗期。”
人们望着胡殊同,不得不说,这位同兴人的主张与之前任何一场见面会都不同,因为面对的是冷链人、流通人,在场便有一种先入为主。惯常逻辑是“由产促城”,把流通产业做大做强,自然而然就能带动各大业态。
可惜很多时候,自然而然是最容易蛊惑人的东西。
胡殊同的角度是,单纯的产不能带来人气,尤其在这初始阶段,一旦给人一种冷链工业区的印象,就已注定它不会太招人喜欢。冷链是冰冷的,也是居于人后的,这世上没有人对仓库感兴趣。
但这条流通线,其实蕴着格外的生力,最起码同兴有更多办法让人们知道红杉渔港、了解红杉渔港。从一开始就让它步入多元,让产业均衡,主抓城的概念。
在场之人目中有定,这才是产业运营的通盘思维,每一家都在说枢纽的便利、联运的通达,都在说“红杉渔港”,浑然忘了后面的“经济区”。
胡殊同接着道:“从前我在海岛考察的时候,总听人说海岛不剩下多少年轻人,甚至有人说在外面打一份工也好过在家乡网鱼。这两年回乡创业成为一股大潮,渔港经济区的人气一定会成为吸引他们归来的动力。”
“同兴当下在做的,就已在强化海岛的水产品牌,流通能带来精准的价值输送,从而发掘岛民和海港居民的主动性,让他们的资金盘活在经济区,才有我们每个人期待的欣欣向荣。”
胡殊同的话彻底把人们引入了新的思维,让流通更多之能事,清晰展现在人们面前,关于这经济区的建设,甚至调换了先后的概念。
从头至尾,同兴说自己的话并不多,也没有冷链企业相互的比对,但对发改委来说,两天下来他们的横向对比是无比清晰的。
这是一个全然不同的维度,让人不禁发现,这个远在青岩的企业,比很多隆台人都更了解隆台。
有些时候,人们把流通看得狭隘,总以为是货从哪到哪的营生。可实际上,往大了说,流通可以彰显国家、企业的实力,往小了说,流通可以带偏远贫困乡村走向丰裕。落在这红杉渔港,流通除了货走八方,还有人来人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