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大帮手-《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小方,  你是隆台哪里人?”

    “回胡总的话,  我是在岛上出生,小学之后家里就在市里租了房子,在梅南巷19号。我父亲是鱼干海货的搬运工,母亲在夜市做章鱼小丸子,我还有一个妹妹,在隆台六中读初三。”

    胡殊同不禁微笑出来。

    “我的祖父母还住在岛上,每年寒暑假我都会去那边待一段时间,帮他们打鱼晒鱼,现在那里很少有年轻人了,最年轻的也都是我父亲那个岁数了。老一辈也不希望年轻人回来,用他们的话说,有一膀子力气就能做的事,不要耽误了前程。”

    方楠不知道胡殊同要了解哪一个方向,讲得格外细致,好在是一说上话,整个人终于自如了几分。

    胡殊同听他说得都沙哑了,把茶杯向前推了推,“这么说,你应该很了解海岛上的渔事了?”

    方楠微微点头,“大致上我都知道,我外公外婆在另一个岛上,小时候来回跑,对周边的岛也了解一些。这两年营生越来越不好做了,镇子里让每个村成立渔业休闲公司。从前的海货是外销还是晒干,自己能做主,现在不行了,各类海货都要分类统一运营,家家根据货量拿固定收成,让很多人都特别反感。”

    “固定收成也是营生,怎么会反感呢?”

    话到这里,方楠的目光闪出不悦,但很快又敛了起来。

    “事情一点也不透明,原先有的渔民有自己的渠道,像我父亲就是专门给渔民老客户的水产市场搬货,凭着多年老关系,就算这批价格低了以后也能补回来。可渔业公司就不一样了,只会说市场行情,今天低明天还低,想补回来门也没有。”

    “更过分的是,批量走货他们搞不好,把损耗都算了进来,根本没有运作经验。后来又听说到处在撤船,捕捞渔船要贴上各种资质,这下子人们谁也不敢做出头鸟了。”

    胡殊同心绪翩翩,这下真是找对了人,方楠的这一席话,旁人恐怕大几个月都打听不明白,而且有些东西,压根就不是能打听出来的。

    有些事,方楠也是清楚的,他学的就是冷链管理,胡总请自己来肯定不是喝茶唠家常的。他的话语有所倾向,因为很多事都在同兴的业务逻辑中。

    “胡总,岛屿各有各的特殊性,里面还有百年来形成的老习惯,有的地方十之七八都做鱼干,有的地方做鱼胶安身立命。这渔业公司一起来,鲜货成了重头,背了人家的老营生,收入当然就降了。”

    “就在去年,渔业公司前面又加上了休闲两个字,说是响应号召发展休闲渔业,垂钓要搞、攀岩要搞、民宿也要搞,还要建各种地标吸引游客。而且还打算发动渔民共建,问题是渔民自己都还没富起来,谁愿意钱配合做这些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