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明月照大江-《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这里,就是胡殊同的下一步。
一家冷链企业,对着千百海岛,真正的交集会在哪里呢?
结局固然无法预料,但胡殊同自信于他所看到的前景,他的这份方案,是写给隆台市。
说回矿山的那个例子,矿产企业想快速打入一方地域,最好的办法就是“惠及当地”,为村镇修路、把工薪上涨,包括矿山周边的居民安置,做好这些才有顺畅的开采之路。
循着这个逻辑,胡殊同的想法也就通了,方案中最该握住哪里,跃然纸上。
海洋牧场和供给侧改革,这两个看上去不甚相关的东西,实际上有相通的内核。鱼不能再那么抓了,近岸污染导致的赤潮还不够让人痛心疾首吗,鱼也不能再那么养了,粗放经营看天吃饭的日子该过去了。
当一个渔村变为一家渔业公司,衔接外来技术、集中投放投产,走市场化的路才是致富之道。
胡殊同对此有足够的经验,每一座海岛都大有可为,每一种水产都有品牌化的空间。念及此处,胡殊同思绪大开,方方面面掣入脑海从未如此充盈,他想到了这一步,还有下一步。
在海丝渔道之前,同兴需要先把阵地做得扎实,这样才有从锅到碗。这份方案和胡殊同从前所做都不一样,这一次他彻底弱化了同兴拥有什么,通篇都在强化“同兴能带来什么”。
渠道、加工,这些看上去冷链行业平平无奇的词,在胡殊同的手中、在这片特定的地域里,都将变为人们想象不到的利器。
当同兴能拿出有实有料又无可替代的东西,才能真正走进隆台市的视野,才有政企层面的深度合作。也只有做到这一步,红杉港才是无人可撬、无人敢染的红杉港!
不知不觉,胡殊同的心情舒朗了许多,望了望头顶的月,每丝每缕都那般合着心神。
天边刚泛青蓝,胡殊同租了一条小船,向着海岛出发了。
刚行出没多远,忽然接到了胡运同的电话。
“哥,杨总这阵仗搞得有点夸张,你就不管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