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冷光1.0-《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可是,接下来还围绕四网做文章,话题上是不是弱了些?”

    “你说的是,所以不如就借这个时机推出我们的平台。”

    “什么意思?”

    “聚了才有满天星,内核不变就是这四网,  但自此之后我们不再这个提法,  而是叫冷光1.0。”

    “冷光1.0?这是什么?”杨成海不由愕住,连他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个东西。

    “同兴的冷链智能系统,这个系统平台兼具开放与闭环,像快递一样实现冷链的信息化。我们要为它举办一场发布会,开放同兴平台给客户看,把客户握在手里才是最重要的事。”

    实际上,早在胡殊同与高思迪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便对青仓储的云仓动了心思,虽然信息领域的很多事胡殊同做不来,但他背后有强大的黎博士。这么多年,无论同兴大平台的可视化系统还是智能温控、司机app,黎舟是最熟悉的人。

    敢和杨成海说这些话,是前期和黎舟做了沟通,达业有优秀的软件技术人才,把云仓接入同兴大系统实现四网融合,黎舟给了胡殊同信心。

    杨成海深深点头,甚以为然,虽然资金、体量各方面都比不得中隆欧冷,但技术上同兴绝对领先一个身位。国外的技术更先进却不代表更合适,这点窦少杰已经给了人们答案。

    而不适合的根本原因,还是系统的特定开发问题,比如人口极少、物质发达、主打高端的北欧国家,再比如人口密集、地域狭小的东南亚国家,他们的操作系统如何能适应中国呢。

    杨成海看到了这场发布会的意义,这般操作也很犀利,四网听上去总是有些乱,用一个代号将其涵盖是集成之后的另一种集成,会让客户看到更清晰的指向、更直观的信心。

    更让人意识到,这是胡殊同的又一次加码。

    “很多隆山企业都对同兴不熟悉,况且隆山现在还不是我们的地盘,这发布会我想还是放在青宁比较好,隆山这边的企业我来邀约。”

    “不。”胡殊同倏然摇起头来,“地点就放在云城,大家都近。”

    杨成海眼前一亮,“确实没有比云城更好的选择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