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山海有相逢-《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那里有优质且丰富的水域,极为适合近海养殖,是包括南美白对虾在内优质水产的最佳养殖地。拥有更低的人工成本和硬件投入,外来先进的养殖技术在那里极受欢迎。

    而且,隆山出台“海丝渔道”建设方案,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支持,其主要方向就是东南亚。

    在更大环境的层面,也是让人下定决心的重要缘由,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推进,  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起更完善的双边联合工作机制,携手重现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成为共识。

    开放的中国倡导国人走出去,  发挥山海优势,建树每一个领域。

    一如胡殊同在中亚所做的事,从前让人不会产生丁点念想之地,今时都成了双向市场的一种选择,全面打开了人们的视野。个人做不了的事、企业通不了的关,有时代大势护航,再协同企业的魄力,精诚而为、必有重彩。

    见面之后,胡殊同首先推给了郭鸿远两张电子名片,一是鹏程建设东南亚大区的负责人,鹏程在那里扎根已有十几年,二是一家国内在外建厂的海运冷藏集装箱企业,双方都有广阔的人脉关系,在当地各界广有交道,初去乍到的郭鸿远一定用得上。

    紧接着,胡殊同又拿出来一个小册子,这是他一字一字敲下,所写都是之前去中亚得来的经验。

    他们二人在做的事,在很多个层面都是相通的,简单来说,一个去国外种地一个去国外养鱼,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都属于境外农产品基地。

    胡殊同在塔图城拿地,就相当于郭鸿远在塞兰岛买养殖海域,通过什么来压价、如何做更好的带动,运输网方面的考虑、技术对当地的引导,考虑起来的大逻辑,两件事乃是一个模板。

    郭鸿远视此为珍宝,这可是胡殊同亲身实践的结果,不会有比这更精要的东西。倏然间,他满心憧憬,渴望着鱼上岸鱼通关的那一天。这值得让人百分百的投入,有同兴在,就能走进广阔的国内大市场。

    片刻之后他又意识到,这份“中亚经”的内涵不止于此。

    “鸿远,到了那边,有任何事都可以给我打电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