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同兴的野望-《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话音一落,却让人若有所思,阿里并不是随便问问,仿佛间他比胡殊同还要更早走进一种节奏,更像是在提点着什么。对于这接下来的事,阿里会竭力促进,那不仅意味着农民的增收和厂区带来的就业,种子技术、种植技术、加工技术乃至农耕装备的迭代,一旦这些传播开来,增益是方方面面的。
库西镇在塔图城北一百五十公里,这里有大片的耕地,但利用率极低,也没有灌溉率可言。主要作物是小麦和玉米,春天撒把种、坐等秋天收,化肥农药供应严重不足,非常粗放。
而且这里还存在农牧混杂,遇见旱年丰收无望,农田就直接变成了草场,以极低的价格做了牧民的草料。根据阿里的估算,这里有三十多万亩可耕土地,仅有八百多户农民,存在大量的荒置。
胡殊同在田间站了许久,从前的许多设想,此时逐渐浮现出全貌。同兴究竟要在这里做什么、能在这里做什么,一条比从前任何时候都要浩浩荡荡的路,一个同兴人从前想都不敢想的境外产业,此刻,胚芽萌发。
这个同兴不曾涉足的领域,恰恰是新局面下的超然领域,可以说超脱蔬菜与水果,探到此一途更为深入的部分。
综合之前的各类资料报告,结合国内外市场的形势。
两种作物,被胡殊同极度看好。
一是大豆,我们国家需要进口的粮食,去年达到两千亿斤的规模,而大豆就足足占了六成。在这片市场,因为国内人口红利下降、用工成本攀升,导致大豆种植成本高昂,和进口产品相比竞争力大跌。正因如此,近几年国内转基因大豆大行其道。
如果在这里以极低的租金租下土地,再加上更低的用工成本,凭借同兴农产品的运作经验,构建境外基地、国际贸易、低温仓储、粮食加工的全产业链业务,绝非旷日持久的事。
二是油葵,在中亚种油葵,出油率近五成,一吨油葵可产出近五百公斤的毛油,高出国内足足一成。在这里建立毛油榨油厂,至于下一步的加工,则大有门道。
胡殊同看到了我们国家的勒山综合保税区。
在中亚只炼毛油,也就是未加工的初级油,至于加工区,则放在国内的保税区,在那里提炼成一级标准的食用油。这意味着在离开保税区之前,无论进入还是加工,整个过程都免税,且可以把保税区作为存储大本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清关,对企业来说弹性十足。
虽然眼前还是荒然一片,但这样的图景却愈发清晰,这样的粮油冷链已经超出平常概念,是企业走出去的淋漓尽致,往大了说还是企业在一带一路上的添砖加瓦,更切实的是,它意味着同兴不曾有过的盈利空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