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中国结-《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开车从机场到塔图城,大概半个小时的时间,塔图城尚不及中国的三线城市,但在这里已是毋庸置疑的大城了。

    阿里非常健谈,一路上带给胡殊同一种不曾想到的氛围,没有异国他乡那种无比陌生的感觉,阿里就像一个中国留学生似的,给人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

    阿里对中国人充满好感,不仅因为他深钻中文,也懂得中国人的性情品质。

    中国人的扎实,是这颗蓝星上的独一档。

    每当他们来到这里,从不会拉大旗作虎皮标榜什么,从不会喊一些空空泛泛只说不练的口号,而是假以时日、潜心耕耘,看到的都是里子。

    反观那些只会喊口号的国际强盗们,只为自我利益,留下一地鸡毛,酿出更深的水、更热的火。

    从阿里的话中,胡殊同也意识到,他对同兴做了不少功课。比如路边看到一个巨型的储油罐,阿里就会介绍起来,原材料从哪里来、榨油厂区在哪里乃至多少吨的储量、准备销往哪里,都讲得很清楚。

    在一些胡殊同没有注意的地方,阿里也指了出来,许多破旧的农机都成了老古董,从二十年多前它们就这么立着,没有人去修理,也没有把它拿走。广种薄收、靠天吃饭,如果遇了大旱年,第二年连种子都拿不出来。

    这些都是非常古旧的话题,说出来平淡无奇,很快阿里又调侃起来自己,如今教学工作快成了兼职,翻译成了最繁重的任务。除了很多不容出错的文件,还有一些行业非常专业的译稿,比如种植技术、种子培育、农机方面的专有词汇,他接触得越来越多。

    阿里直言不讳,这一场东风的吹来,在很多地方改变着这个国家,铁路、公路、机场与旱码头都在推进,很多咽喉工程都是中国企业在打通。在海拔四千米的地方通隧道,实现横贯东西的交通动脉,桩桩件件都在实处,从来不是说说而已。

    行程上,阿里都已提前做了安排,先把二人送到下榻的酒店,接下来自然少不了一顿接风晚宴。

    等胡殊同和栾平欣再坐进车里的时候,却发现那个中国结挂在了车窗前,车子一动摇摇摆摆,不大不小甚为妥切,红红艳艳极为惹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