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对等-《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磨合上还要有准备?这让胡殊同有些不解,“贺总不妨细说。”

    “无论技术合作方、设备供应方还是流通方,我们都有三个月的考察期,费用会照样拨付,胡总不必担心。但这个过程中,鲲海将依据自身特点对合作方进行点拨或约束,三个月之后才有正式的合作合同。说千道万都是为了后续合作上的顺畅,还望胡总理解。”

    在胡殊同想来,没必要这么官话满满,其实就是先签一份试用合同,不满意就换人,至于为什么不满意,同兴没有丁点的主动权。可对方处处在讲集团原则,拗之显得有些自大。

    望着一语不发的胡殊同,贺群的内心有些不自抑的悦然。此一席就是双方最大的出口,这雷打不动的集团合作原则,也就是当下贺群的原则,这个层面压一头,谁是执耳者自然不用多说了。

    贺群又道:“鲲海的业务运行模式,也需要同兴派驻团队过来进行学习了解,方便今后的长期运作。”

    “贺总可知昌运集团?”

    “当然知道。”

    “参与这份方案的就有曾经昌运的管理人士,我想这里面就没有考察的必要了吧。与大企业的合作,参观了解必不可少,但指望同兴把一个事业部安在鲲海学习,很抱歉,同兴抽不出来这么多人。”

    “我知道同兴有很多经验丰富的人,好,派驻团队的事暂且一放,三个月的考察期,胡总应该可以接受吧?”

    胡殊同的内心很烦考察期三个字,大企业有大企业的原则,但同兴也不是风逐水草,摇摇曳曳不自定。只是合作来到当下这个窗口,有些话不好说得过于直接罢了。

    胡殊同意识到,他此时此刻的态度,关乎同兴在整个合作中的态度。他这里破一层皮,同兴上下就见口子,他这里满口逢迎,落实到今后的业务中就是服服帖帖。

    同兴人察言观色都极有一套,一旦这配合的意味出来,后面怎么做,大伙不仅心知肚明还会变本加厉。假以时日同兴便不是合作方,成了巨头企业随时可以指点的附属了,许多事情就是毁在出口的这道闸。

    “同兴能攀上鲲海乃是荣幸,别说考察三个月,六个月我们也能接受。”

    贺群微有皱眉,一听这话就觉得没这么简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