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同兴配送-《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312章  同兴配送

    年后胡殊同第一次参加融资会议的时候,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奇异的情绪。

    正常而言,只要愿意往下谈,氛围应该越谈越融洽才是,但今时却显得有些冷峻,一些总是噙着笑意的人也收起了笑容。而这一次,关文涛却没有参加,只是派了一位助手。

    胡殊同也与往常大为不同,坐在那里双眼烁然,眉毛不峭却也不平,一只手翻着已经都快卷了的材料,另一只手按着椅子的扶手。

    几轮下来,胡殊同已有预判,只要同兴稍微降一降价码,这笔融资就将达成。在这轮磋商前,他也做好了这样的准备,认为“时机已经成熟”,这一步相当于一个台阶,终于到了那临门一脚。

    对方已然也瞄定了这个临界点,时至今日,投同兴a轮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虽然这一次融资前后时间不长,但磋商轮次之密集在业内并不常见,在圈子里的反响也属实不小。业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说法,谈判轮次越多往往意味着越高的达成度。不可否认,同兴配送在这个过程中已被悄然镀金,如若他退一步找下家拉风投,将会敞开很多风口。

    不知是胡殊同强化了这一点,还是脑子突然更活泛,他突然发觉,他该忘记所谓的时机。举例算计起来的话,同兴降一亿,意味着少拉两三千万,十几座微仓没了,降两亿,四百辆冷藏车就没了。

    更重要的是,同兴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降?一直不松口,就是源自强大的运作信心,对方一直跟谈到这里,看中的也是此间前景。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脱离讨价还价,越是此时力定撑持,越是一种终极的信心展露!

    胡殊同在电光火石之间来了一个“易位而处”,假如一个业界有些声名的人来同兴应聘高管,提出高达几百万的年薪,同兴觉得太贵了反复沟通了几次,这个过程中,对方每一次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自己的优势。

    同兴有些被说动,觉得这钱有所值,然而入职前最后一次面谈的时候,他却突然说可以降一百万。站在同兴的角度,绝对不是谢天谢地给我省了一百万,而是变得开始回溯整个过程,甚至思量起来关于手段的一些东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