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扎心的现实-《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跟他们要车,我明白了!”

    “但是货不入库有多少走多少是理想化的局面,这个过程中一定少不了储,而且就你发来的材料,薯农对收购公司失去信任这件事,  不得不多多考虑。你要知道红薯在卖出去之前也是可以变现的,那就是走仓单质押贷款,在售前支付薯农收益。”

    “此外,  农产品首个流通环节是可以免税的,强运可以出面到地税局办理进项税的抵扣,根据我的了解,目前很多收购公司都会忽略这些。如此一来,你所做出来的东西就不会只被收购公司看到,这也绝不是十万吨红薯的事,着眼甘州整体现状,可以发散很多。”

    孟强强眉目炯然,内心诧然不已,他本以为只是这批红薯的事就足够商量很久了,万没想到这眼前人三言两语之后,便把事情说到了新的高处。不过转瞬间,他便明白了胡殊同的用意。

    十万吨红薯只是一个缩影,甘州运输的可为之地实在太多。要知道,多数的菜农并不知道货有多难走,他们也不在乎路上的事,但不能有收益上的大落差。收购公司和冷链企业都是中间商,只看向上怎么走、不看下面何营生,永远做不出大局面。

    “强强,等强运真正壮大起来,这件事还有新的方式。你迟早会建立起自己的分销渠道,强运也必然会走出隆威县,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自行吃定货物,为更多的收购公司解决库存问题。”

    对于孟强强,胡殊同有很多话想说,诸如以上这些他能讲好几个时辰。但这又能怎么样呢?就算孟强强能全部消化领会,也不过是千里之外取了一趟经而已,回到甘州之后,他还是踽踽独思,一旦遇了事最先想到的还只会是给自己打一个电话吧。

    很多事情不是了然了框架、谙熟了高度就能走得无虞,细节与日常、变数和应对,才是行舟的桨。

    别人看孟强强,谈吐有度、雍容大方,但胡殊同却看到,在阔别许久再次见面的那个瞬间,孟强强就像一个走在迷雾里的少年,忽然看见了彩虹一样。

    全国冷链人才少,甘州更是如此,而甘州的人才也都聚集在大地市里,以时下的抢手程度,没有人会注目县城的翅膀有多煌煌。

    正如他和孟强强说的,事情不只这十万吨红薯,在胡殊同的角度,事情也不只是当下一个怎样的解法,他看到了存于孟强强身上一种浓浓的“单薄感”。

    强运的这一路,同兴没少帮衬,从最初阶段胡殊同带队前往,到开园前后柳知英和团队的驻守。往后的时日里,同兴依然可以派出一支团队,扶助强运的每一个节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