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当下的我们-《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夫妻二人多日不见,栾平欣去现代物流工程研究中心,原本是探讨无水活鱼的补充板块,但没过多久便有了工程中心示下的独立研发业务,此间还涉及到和青岩制冷的合作,让人一时难以抽身。
看着胡殊同的神态,栾平欣心知这又是一段无比辛苦的日子,钻研技术很苦,但起码一条心。再看胡殊同,则像一个麻袋,凡是冷链这条路上的,什么都得装,光有容量还不行,还要想方设法往上抬。
“平欣,发你的东西看过了吗?”
“都看了,除了你给我的,工程中心这边也派去了人带回了不少资料,公司那边我也让他们亲自去了现场。”
“我有一些想法,至于可行性,你帮我寻思寻思。”
岂料栾平欣却无意去听胡殊同所言,接过话道:“殊同,技术就是技术,先进就是先进,这是最不能否认的事。春融馆的设备,人家的技术就是高出我们一截,说实话我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也很震撼,有些东西我们还只是设想,可人家已经拿出真真切切的产品。殊同,技术上的东西,比不得就是比不得。”
这一席话只给胡殊同浇了个透凉,这话旁人说来也就罢了,出自栾平欣之口实是让胡殊同懵然不知所措,“平欣,可是……”
“可是一个指示器,它要八欧元哎!”这话一出口,栾平欣的神色立时舒缓起来,托着下巴面带笑意望了过来,胡殊同这才意识被她大大的晃了一枪。
栾平欣继续说道:“我们暂且不说成本问题,他们的时间温度指示器之所以投产,是在北美和西欧分别做了消费者调查,说白了就是让人们看到更清晰的新鲜管理,是对特定客群做的指定调研。”
“而且他们也只实现了五种成熟产品的运用,并且都集中在高端水产,五年八年之后不敢说,但从当下的国内环境来看,这样的产品根本没有生存空间。我们要走的是大批量农产品,而不是家家企业要把海参鲍鱼的温度变成颜色。”
胡殊同深为赞许,正如栾平欣所言,技术含量没人否认,但它不符合国内现状。我们当下的冷链是在想方设法降成本、千方百计走出去,发达国家的环境是尝试更多可能。
但让人愤懑的是,技术面前加上国外二字,仿佛摇身一变就成了太岁,光亮背后是诸多的蔑视,个中手段不一而足,生生把达业变成了蹭国外的热度引以为嘲。
“黎博士那边的资料我这里也有,等这脑热的时候过去,我想很多人都能发现,他的那一套才是契合我们国家自己的冷链。其实技术从来不是追技术,这么多年咱们一直在做的,不是看别人哪里好,而是我们究竟缺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