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云城二期-《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280章  云城二期

    这项技术的出让,很多人都不明白胡殊同的犹犹豫豫,那是因为这世上原本就没有设身处地这样的事。胡殊同看到的,是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或者说是其他人不需要看到的地方。

    他的慎重,更在于这不是一杵子买卖。研发中心未来还会有新的技术面世,这第一波的技术出让,此刻与今后的线性收益,做得稳当踏实了,直白点说就是稳定军心、灌注信心。

    如果不能给个体带来收入的改观,谈何上下一心的凝聚,他要让人们看到技术所得来的价值,这不仅能让研发中心的人全情投入,同样也能吸引更多技术人才的加入。

    所以,这不是点的问题,而是如何落实一条成果线的问题,成果对行业的影响是一个层面,“来同兴做技术”是更切实的层面。

    入秋的时候,丘双虎那边的接洽最终落定,这项技术最终以四千万专利费加阶梯式销售分成进行转让。

    四千万专利费,不高也不低,如果江宁工贸的年产量能达到十万台,以当下自动化霜冷风机的行情,这笔专利费将是无比超值的投入。

    加上扶持资金和同兴近年来的盈利收入,就这样,云城二期聚集了近八千万的启动资金,工程随即全线上马。

    八千万资金,如果放在同兴初立的那年,胡殊同不敢想会是怎样的局面。但放眼如今,在业界算不得让人注目的规模,动辄三亿、五亿甚至十几亿的投资,都已不再是新鲜事。

    但不依靠任何融资与借贷,云城二期动工起业,可谓是业界的奇事了。

    从规划至今,殚精竭虑的几百个日夜,至此终于一块大石落地。

    实际上,云城二期的整个酝酿过程,看上去漫长是因为自己人的多日苦熬,在业界可以说是一项快速工程。一般来说,一个总库容超过三十万吨的冷链园区,从选址、规划到施工、运营,都以三到五年为周期。

    有胡殊同和柳知英操盘,二期突出一个“技术托底、渠道并行”,在园区硬件各方面规划的同时,二期要怎么走已经在同步研究,二人一开始就把如何做活这个大盘子纳入最关键的考量。再加上有同兴总部的各种支持和全行业日益蓬勃的态势,二期的呈现将是飞速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