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无水活鱼-《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栾平欣见状也不再追问,“他发给我就是为了发给你,那你来说说,他的目的是什么?”

    “平欣,这份资料的水准究竟怎么样?”

    “功底很厚实,虽然看不到全貌,但唤醒机制这一块,已经可以作为一篇单独的研究论文,他对唤醒设备有大量的数据论述,应该是深钻这个领域许多年的人。”

    胡殊同点了点头,“那我们就不用去想他有什么目的,这是苦研多年的学术精华,肯拿给我看,也就是提供给同兴研发中心。平欣,别的领域咱们自然要想想他是不是要利用什么,但这可是无水活鱼呀,全国这一块的技术人都在做这个大拼图。”

    胡殊同这一说,栾平欣也点起头来。

    是啊,它太过不同,“72小时无水活鱼运输”是无数行业技术人的愿景,因为这将给我们国家的水产运输,带来质的变化!

    东海的鱼,历经几千公里的路途,生龙活虎出现在西南海鲜市场的大鱼缸里;大湖里只有鲜活才是最佳口感的鱼类,扑腾扑腾落在城市人家的案板上,是无数冷链技术人的目标!

    这项技术还涉及到很多鱼种的专业养殖,把一片地域的优质鱼种推向全国,无论对鱼户增收还是餐桌的丰富,都有突破性的意义,让很多偏远地区的老三样——鲤鱼、带鱼、鲢鱼——成为过去时。

    但它太过复杂,不夸张地说,它是冷链运输技术领域的金字塔之巅。

    无水活鱼的这个“活”,并不是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活蹦乱跳进行运输,那是不切实际的。这项技术所要做到的,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使鱼类先进入休眠,到达目的地之后再做唤醒。

    但在实际操作中,它面临着众多的技术难题,需要极高精度的移动式冷库,温度波幅不能超过0.2度,还需要纳米级气调储藏袋。

    它还涉及到产地的低温驯化,也就是说,怎样通过精确的水环境温度调控,加热或降温之后,让鱼类进入休眠状态,而且还要根据品种特性区别对待,挑战无处不在。

    这个领域的技术现状,胡殊同和栾平欣都大概知晓,蓦然间让这份资料显得有些厚重,一时间二人也都沉默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