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栾平欣的商机-《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天地消去了最后的寒意,杨柳吐芽、暖风拂面。
两辆车正向同兴驶来,栾平欣坐在车里,带着一支青岩制冷的团队,各个都是精兵强将,这一次不是开一场会的事,而是要进驻同兴一起做一些响亮的事。
栾平欣对同兴的研发中心知根知底,这两年来多是做一些企划,接一些定向的单子,这在栾平欣看来远远不够。
这些事并非不做,而是站在她的角度与“研发”二字想去甚远,况且即便做出再顶级的企划,最终得来的不过是一些佣金和甲方的赞誉,这些对同兴没有实质性的改观。
栾平欣的内心,在谋划着一条专利的路,很多事情从前她便想过,随着“绿色、减排、节能、可持续发展”这个产业大方向的落定,她觉得迎来了最好的时机。
同兴研发中心的重头应该放在哪里?
是产品!
也就是说,把节能环保新型冷链设备作为研发中心的主力板块,同兴无法成为生产方企业主,但同兴可以卖技术专利,把研发成果交给各大冷链设备商去实现。一份园区规划案和一项核心技术专利,在回报上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同兴甚至可以按销售抽成。
至于研发方面的资质,同兴虽有欠缺,但青岩制冷这几年的履历在业界无出其右。栾平欣没有想什么战略合作,抬得那么隆重,除了多赚点眼球没有任何用处,这一次的行动就是联合研发,给自己留有充足的解释权。
时局之下,同兴最缺的是什么,栾平欣毫不避讳,同兴就是缺钱。云城那边的西镇二号地,从拿地要兴建再到运营,冷链八条的扶持资金根本不够。在如此汹涌的地产大潮下,大城市的市郊做冷链,成本上看看十年前与现在的地价对比就知道了。
况且,胡殊同为了那最先一公里,近一年多来大量承包产地批发市场,改造上的支出成了同兴资金的一大流向。
这年头,提前打好底子的冷链企业都在寻求融资并购,那堪称一条快捷又坐享其成的路。一起把篮子做大,企业更能赚钱,投资方更能获利,但她从胡殊同身上,却没看有看到丁点这样的意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