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此起彼伏-《冷链二十年》


    第(1/3)页

    第181章  此起彼伏

    震中汶川县,是州第一蔬菜大县,亦是全省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部批准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全县农民的收入有40%来自蔬菜。

    汶川蔬菜第一季在五月份开始上市,地震阻断了汶川到成都的近距离交通,蔬菜想到成都由原来的140多公里增加到800多公里,  三分钱一斤的运费直接变成两毛多,运费占了菜价一半。

    千疮百孔的灾区,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对新家园的信心,还要给予受难同胞当下经济来源保障的信心。

    于是乎,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蔬菜运销大接力”轰轰烈烈展开了!

    除了对口援建的省份,全国多个省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除了燃油补贴、交通补贴等,  为了延长蔬菜的保鲜期、缓解密集性运输压力,果断在灾区建立冷藏装配库,并以初加工的形式提升蔬菜品质,帮助汶川蔬菜运销全国。

    各地还出现了免收灾区蔬菜进场费,免收租金专供销售汶川蔬菜摊位的形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冷链企业加入大军,企业与政府的配合、企业间的协调,既解了燃眉之急,也让菜农更放心种植下一季、下一年的蔬菜,保障生活来源。

    应急冷链的初探,由此也真正被重视起来,针对突发事件需要更高质量、缺乏安全条件的环境,冷链物流该是怎样的应对之策。如抗震救灾初期的大量血浆,禽流感等突发卫生事件时需要的大量血清、疫苗,批量小、批次多,食品方面的紧急调运,往往又是批量大、批次多,这又是一条缺乏搭载平台、缺乏装备的冷链细分之路。

    但不管怎样,  冷链在全国范围内的势头已然愈发汹涌,不久之前,第一场中国冷链高峰论坛举办,这是行业里第一次以“中国冷链”开头的论坛。

    回首这多年来,乱象与困局不知何解,门前雪与瓦上霜干瞪眼,我们终于迎来更高层面的行业研讨,这对行业整合、技术应用、体系建设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这第一场峰会,不出所料地聚焦“食品安全技术”,这项探讨的本质就是“餐桌上的问题“。这么多年,我们见了太多触目惊心的食品问题,检测技术、保障技术的应用早该有全国范围内的议题研讨。

    灾区的重建刚开始,奥运的钟声已临近。

    预计奥运期间,各大企业将为超过30万的各国代表团、工作人员、新闻媒体以及超过千万人次的现场观众提供餐饮服务和食品保障,供应总量近万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