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本家来了-《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胡殊同暗暗惊异,这些是他不曾想到的,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连郭祥旭也拗之不得,原来背后是这般恐怖的财力联盟。
而郭祥旭在力推什么?冲突到底在哪里?
这就不得不说起胡殊同做的规划了。
在胡殊同的方案中,整个冷链物流区只有一栋办公楼,容纳所有进驻企业的办公商务人员,不存在私有地盘。除此之外所有的土地,共同建立露天冷链作业区,这里不仅没有土建库,连装配库也没有。
可能有人会奇怪,进驻企业连个自己的冷库都没有, 货要怎么出、怎么走?
答案很简单,因为整个渔港就是最大的冷库,根本没有必要在园区之内多做一次储存中转。冷链企业一旦进驻, 要么从码头直接上货,要么从渔港百万吨级的储藏区取货。
本质上,这是效率的问题,它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水产在渔港的积压,快速分拨到各地市场。冷链企业的使命应该是把水产快速调到自家园区的冷库,而后走向各个地方市场,而不是压在渔港把它当做大本营。
不得不说,这一步的规划至关重要,车轮滚滚才是渔港的大未来,也只有货通八方才能走出渔港的声势。站在一个多年行业人的角度,如果一开始渠道就被锁死,终有一天渔港会失去开放与自主。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那个时候,这也是郭祥旭无论背负怎样的压力,都决不妥协的原因所在。若是掐不住这里,从前的一切规划都将变得黯淡。
夜风侵来、海浪声起。
郭祥旭的余光瞥向胡殊同,有些时候,讲者无法通晓撰者的真正思路,此刻本家来了,不由问了出来。
“这件事如果是胡总,你会怎么做?”
“有时候私下里再多的唇枪舌剑,也不如当面布公来一场角逐,这件事持续下去永远是各执己见,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讲好自己的,然后交给别人判断。”
郭祥旭不必多问,内心已然明了,只是这样一种做法如升堂一般,一旦有了定论便没有余地,其中无可预料的变数可能就会一锤定音,让人没有后思后量的机会,不是一个轻易可下的决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