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物流银行-《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这也说到中小物流企业的先天劣势,没有流动资产的加入,中小企业因缺少固定资产支持而导致的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所以它也更让人无法反驳,因为这从来就不是同兴一家的事。

    翻着翻着,马明宇又看到了让自己眼前一亮,旋即心有诧然的东西,因为这让他看到了这眼前人关于“物流与金融”更为深刻的东西。

    胡殊同所阐述的虽然一时让人看起来捕捉不到什么系统性,但其中的某些字眼以及相关论述,恰恰契合了银行内部正在探讨的东西。

    比如他提到的“中介”和“担保”。

    中介,是由物流行业来介绍,把有融资需求的物流企业拉到银行面前,放不放款完全由银行决定;担保,则是物流企业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由物流企业进行质押。

    这两点与青岩银行物流金融通的系统构建不谋而合,但这些内容,胡殊同又必须说得含糊。

    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和物流企业的物流,“双流并趋”已经有了大环境,物流行业与金融服务的结合,不仅在当下,还关乎长远的未来,这条路大有可行。在物流业的振兴过程中,物流银行的推动有其不可替代的效力。

    马明宇捏着胡殊同的材料,一时间不再说话了,场面足足静默了一刻钟。

    渐渐地,胡殊同捏着汗,他怕极了这安静的氛围,青岩银行如果不能放款,同兴的难题将被无限放大。归根到底,胡殊同不想让同兴慢下来,哪怕自己再不平静再是压力满肩,他也要给大家阔步向前的信心。

    “胡老板,你的材料我有些是认可的,暂且回去等我消息,银行这边还需要讨论。”

    “马行长,冒昧一问,这答复大概需要多久?”

    马明宇笑道:“怎么?胡老板是在向我卡时间?”

    “不敢不敢,只是事情有些急,能早一刻是一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