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农贸市场-《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农贸市场快速扩张的大时代,它为市民提供更多方便的同时,也因为很多“谁投资谁受益”的地方政策, 导致行业准入门槛极低。销地农贸市场由此出现粗放经营、设施简陋、功能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过热发展伴随恶性竞争,农贸市场投资之后缺乏管理,演变成租摊位的“大集市”,没有统一的约束,脏乱差成了普遍现象。
2001年以来,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引导扶持下,大量的农贸市场进行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同时重点完善质量安全监管、冷藏保鲜设施强化等现代物流功能。并出台《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以此推动改造、规范和升级,许多农贸市场进行了搬迁,单体市场的交易规模明显扩大。
而部分农贸市场开始注重农产品冷藏加工、分级包装和统一配送等业务,而这,和同兴的功能正好完美接洽。
胡殊同的脑子里,远不是一份孤零零的园区方案,不仅知道立要怎么立,更明白走要怎么走。先做储存与中转,集中为农贸市场供货, 先起第一步的竞争力,这也符合市局对园区的期望,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终端,同兴一肩挑,让这第一步的效用清晰可见。
据雷小溪讲,借由对农贸市场的整顿,规划局联合工商局、卫生局已经对市里的三个大型农贸市场达成引导,将同兴列为重点蔬菜合作企业。
胡殊同心里的大石落了下来,这一点至关重要,是此时来看打开局面的最好办法。更重要的是,这将为同兴及早带来营收,这段时间压力有多大只有胡殊同自己知道,一分钱没见先填进去几百万,走货如果出问题,那时的逼迫将让人无法承受。
入夜时分,工人们停工了,这批人正是当年胡殊同在南郊看到的驻守团队。
能跟着余大军干,对工友们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工人们一年四季在外,累点不怕只求能顺点心,临到结款千万别说拖拖缓缓。吃住的问题、工钱的问题,余大军不少操心,这带来的就是兄弟们劲往一处使,用心用力干好活。老伙计们还是一口一个余头儿,从不听他们说余总。
晚上的时候,在这临时板房里,余大军习惯喝点酒,胡殊同也时常陪他喝点。
余大军本是感性之人,喝起酒来多年不见的那一套又生了出来,胡殊同感慨又怀念这样的时刻。很多时候,串联起一段段特别有符号感的经历,人就不会忘记自己从何而来,那像一双无形的手,会扶着一个人不摇不晃看未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