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辉驰-《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看上去胡殊同的改良方案已经有了方向,围绕这两点进行阐述就可以,实际上还差得远。对他来说,这里面最为核心的命题的是——

    半挂骨架。

    因为尺寸分几种,并无太多操作空间,冷机是购买,只剩遴选空间。伟辉的竞争力,只能从半挂上做文章。

    单层大梁、悬架轻量,采用低鞍座提升箱体高度,胡殊同将当初说与钱伯斯的做了更进一步的优化。全面改进车架结构和底盘结构,从前说的降一吨自重已满足不了胡殊同对自己的要求。

    接下来他瞄准了部分铝合金结构的使用,并仔细论证了单胎承重的可行性。自重降一吨可多装五吨,油耗直降8%,如果能把这个数值做到1.5吨,胡殊同完全有信心把这个产品拿到盘湖渔港去竞标。

    如果有一天,真的能拿下渔港经济区大单,伟辉将产生行业带动与丰厚利润的双重利好,那将是企业与个人都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殊同已经在认真考虑这件事了,盘湖渔港06年方才开建,竣工至少要在08年,这也给这个目标留有充足的时间。之于盘湖渔港经济区,他还有三区规划案在手,这便意味着今后的冷藏车竞标中,自己将有他人不能比拟的优势。

    当然前提是产品要争气,钱国伟的投入也要有魄力,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胡殊同此时的脑中呈现的、落在纸上的,便是今后一个重大产品系列的雏形,胡殊同为它定名——

    “辉驰”。

    多日以来都是高强度的工作,长时间的沉溺投入,让人在醒转之后疲惫不堪。胡殊同起身来到阳台前,望着暮色霞光,整个人又陷入另一重心念。

    不得不承认,他在做伟辉冷藏车这件事的时候,迸发的能量更加惊人,比起为县里做冷库、在梁户庄推冷库、为南郊埋头苦干都要更加充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