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渔港经济区-《冷链二十年》
第(3/3)页
二人互通了手机号码,终于不用再等那页面上红色的小信封了。
冷藏家没有打电话,而是在片刻后给胡殊同发了一条短信,胡殊同打开一看,竟然觉出来几分亲切。
“老胡,尽你发挥,我挺你!”
“三个月后,见方案。”
往后靠着椅子,胡殊同抱着胳膊,一时间脑子里的很多东西已经开始“快速集结”了。从哪入手、资料何在,从前看过的何处可借鉴、三区内部关联的系统、与其他功能的快速互补,一个个闪念,仿佛把自己带回到写论文提纲的景象。
准确地说,却又不甚相同,那时候的他充其量算个出类拔萃的“新兵蛋子”,想得多见得多、纸上的多。而如今的他不仅有了装配库与微型库的一线实践,还有食品安全实验室带给他的各项先进技术,还有南郊材料设备和整体规划的扎实经验。
思考起来事情他变得更加具象和统筹,这两者并不矛盾,也大有了一种棋手走一步看三步的精准预见。
说起南郊材料的事,和余大军的见面不能再耽搁了,事情并非胡殊同拖着,而是如今的余大军,可不是那个能在工地板房准确找到的人了。
二人互通了多次电话,终于商定在今天晚上。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