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同行-《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一说这个词就让人觉得四十往上了,而且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那种,时不时还有点自上往下的距离感,不但不踏实,端得高高保不齐是自我欺骗呢。”

    “殊同,你说就我们这么走,什么时候才有光亮呢?”

    胡殊同回头一瞬,正对上栾平欣莹亮的睫毛,“什么叫就我们,我认识一个冷库建造商的大人物,还认识做水产的大老板,还有冷藏车的大经理,一个个都和我们一样,剔尖了头往前走呢。”

    “大人物、大老板、大经理,老实说你到底吹得有多大。”

    胡殊同哈哈一笑,奋力蹬了蹬车,“有路就有同行,众人拾柴火焰高,像我们这样的大有人在!”

    栾平欣也在后面笑了起来,“你这人,心态一直了得。”

    忽然间,几片雪落了下来,透过路边枝桠的缝隙落到了栾平欣的手心。不多时,大地一片洁白,车轮轧出浅浅的辙。

    一路上都没有什么人,能听到雪吹动在树枝间的莎莎声。

    栾平欣望着来时路,望着雪,也望着偶尔迸现的烟。

    很快她又转过头来,看向胡殊同那不算宽厚的背影。

    “走吧,反正一起,能有多难。”

    ……

    此后的时间,胡殊同与栾平欣全情投入,二人的默契不用多说,在撰写方案的过程中全然不提强瑞的方案,而是竭力把它做成二人出品。

    这个过程很是复杂,他们必须要依据自己的核心去构筑框架,包括最先的市场分析都要根据内容注入全新的视角,而且要阐述得有说服力。

    二人的状态也很奇怪,一有厘不通的地方,胡殊同就在屋里走啊走,晃得人眼晕,栾平欣则是背过身去闷啊闷,有时候胡殊同问了半天浑觉得是对墙说话。

    有些东西,直到共同细致研讨的时候才展露出来,栾平欣强调降成本,在合规的前提下,企业成本越低,这个方案越具有竞争力,而只有方案通过才能做到普及。胡殊同却在反复探索一个“合理值”,他认为企业有波动空间,这份方案如果能做到合理值的上限,企业能够接纳,装配库的水平也有上升。

    在这种碰撞中,最终栾平欣被胡殊同说服了,这将使事情变得更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平衡性就显得很有建树。渐渐地,栾平欣也意会到了胡殊同的用意,他们只是建言者,没有人拥有决策的权利,既如此,一味的压缩未必明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