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栾平欣-《冷链二十年》


    第(2/3)页

    “其实我的论文已经被打回来一次了,导师的意思是过于偏专业了,需要点和实践或者市场结合的篇幅。你也知道,我大学期间都是研发研发、技术技术、一波团队又一波团队,我都快嫁给设备了,哪来的工夫做市场调研嘛!”

    栾平欣这样从小就痴迷于电器的女子很是少见,做事雷厉风行,性格上也有点脾气。

    “你先别急。”看她这副样子,胡殊同笑着劝说,“我做论文的时候,冷藏设备也是一个版块,在天恒的时候包括去盘渚,也接触了不少现实性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我可以和你说说。”

    胡殊同和栾平欣都内心明确,即便胡殊同有现成的东西也不可以交给栾平欣,但胡殊同可以作为一个栾平欣请教的经验人士,胡殊同讲述,栾平欣消化发散,找到与论文的契合点再加入到论文中。

    而且胡殊同也不会看到栾平欣的论文,对思路框架方面也做不到任何干涉,只是陈述自己所知所见所学。

    得知胡殊同七月下旬才论文答辩,栾平欣立时舒眉展颜,届时正是自己交论文的时候,数了数时日有少半个月。

    接下来的时间,栾平欣只有傍晚时候才有时间出来,二人一起吃完晚饭,便四处漫步起来。胡殊同像讲故事一般说起冷机冷藏车冷库设备之类的信息,对他来说那些也都是真真切切的故事。

    栾平欣听在耳中惊在心底,难怪一年不见胡殊同变化如此之大,他少了很多青涩的痕迹,整个人沉稳了许多。如果说在校期间的他是一个对职业充满意气的高材生,如今则是对前路的充满锐意的探索者,让人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两个人的领域各有各的难处,栾平欣难在技术探索、攻坚克难,隆山大学肩负使命,国家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争取早日赶上国际水平,让人不敢怠惰。相比之下,胡殊同所面临的难题显得更杂更冗。

    二人从初中高中一路走来,值得回忆的故事大把大把,对彼此的了解绝非平常。听着胡殊同的讲述,栾平欣也在内心为他捏着一把汗,但她没有一句劝言。

    公园里、马路边,暮色渐沉时、灯火璀璨处,二人漫无目的走着,聊专业聊论文,也说过往说未来。

    这夜十点多的时候。

    突然间,大量的人走上大街,人们拉着横幅、挥舞着国旗,很多人的额头还缠着红色的丝带,脸上贴着国旗。

    片刻之后,烟火腾空,整个城市的灯都亮了起来!

    “申奥成功了!”
    第(2/3)页